关灯
护眼
字体:

真千金靠养猪做首富(穿书)(13)

李大富在旁边听着,十分苦恼地抓了抓头发:“实在是、实在是那个老人家急等着钱用啊。他儿子年初被州府召去服徭役,给刺史大人修湖,把腿给泡坏了,如今送回家里是急等着钱治病的。我如今把猪羊退出去,向人药钱,跟要别人的命有什么差别!”

“你不退就是要了我们的命!”李大嫂哭起来。

容可在旁边听明白了。李大富本是好心做善事,却不料却不料天降横祸。

她四下一望,很快就寻到了关在草棚里的五只小猪。大多都是白猪,差不多才一月大小,正凑在一起取暖,只有一只浑身黑白花纹交错,用小鼻子在地上拱来拱去,哼哼地叫着,十分憨态可掬。

这么可爱,一定很好吃!

“不如你把这猪卖给我吧。”容可开口道。

李大嫂一听这话就从地上滚起来了,一把拉住容可的手:“好善心的姑娘,天上菩萨都保佑你!你做好事,我们也不坑你,这五只猪崽我们收来是三百文一只,就按照原价给你,一文不多一文不少,三百一只,一共是一两银子加五百文钱。”

“这怎么能行呢。”李大娘先出声:“可丫头,这不成,你自家也不富裕,还在外面欠着药钱呢。”

李大富一听也连连摇头:“小娘子,这可不成。”

容可对李大娘安慰地笑笑道:“不要紧,大娘,我把菇都卖完了,挣了不少钱,足够了。”

容母在背后扯扯她:“可可,我们买这么多猪崽来做什么呢?”

“做个营生 。”

容可已经考虑好了。今日卖食谱和香菇干制办法,都是一锤子买卖,将来采菇的人多了,她光靠采菇也挣不了多少银子。要在这时代求生,还是得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

种地,她们娘俩的小身板怕是不成了,而且她也不擅长此道。

但说到养猪……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养猪,她可是专业的。

前世,容可大学学的就是动物养殖专业,毕业以后公考上岸就去做了扶贫工作,就是靠着专业技术帮助贫苦户养猪脱贫。

中华五千年的养殖经验,加上现代养殖的科学视角,手握这两样,容可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拳脚。当初她能够靠这个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今日在另外一个时空,她一样能够靠这个让自己脱贫致富,走向小康。

想到这些,她心潮澎湃,望着那一只只喜人的小猪仔,心里已经在兴奋搓手了。

“可丫头,你不想种地的话,要不你把我这只羊领去养吧。”李大娘劝道:“或者你养些鸡鸭也好。羊肉比猪肉价高,鸡鸭比猪出栏快,都好过你养猪。”

李大娘说的不无道理。

在这个时代,猪肉并不是主流的肉类食品,上层社会更喜爱羊肉、嫌弃猪肉,下层百姓吃不起羊肉、也吃不起猪肉,更喜爱鸡鸭或者蛋类。猪肉落了一个两不沾的尴尬境地。因为名声逊色羊肉,进入不了上流社会的宴席;又因为价钱高过鸡鸭,也进入不了下层百姓的餐桌。这在荣华酒楼的菜单中也可见一斑,那里最贵的菜是烤羊羔,最常点的菜是炒鸡蛋。

但猪肉并非没有市场,只是市场需求不大。

它一般是中等人家的选择,比如李大富这样的人家,做着屠夫的营生,在县城有座宅子,家中有点银钱,平日能吃肉改善生活,只是吃不起羊肉,所以除了鸡鸭,有时也买猪肉作为替代品。

名声和价格,这都不是无法克服的难题,容可有信心也有准备迎接这些挑战。

她踌躇满志地立在院中,笃定地说:“我决定了,就要这五只猪崽!”

买下五只猪崽,容可就坐不下里正的牛车了,幸亏李大富家中也有一辆牛车。她买下猪崽解了李家的燃眉之急,李大嫂主动提出要李大富驾车送他们回去。

如此甚好,既然单独有车送,容可又在李大富家割了一只猪蹄、两只棒骨,两斤上好的五花猪肉,在街上买齐了白米和面粉。满满当当塞了一车东西,出发回福安村。

车上,李大娘抱着小羊羔,愣愣地发问:“可丫头,这香菇?这有这么值钱么?”

而此前不久,同一条路上,里正家的牛车上,田大娘也忍不住问出了同样的问题:“可丫头摘的那个什么香菇?真这么值钱么?”

他们出发前收到了消息,容家母女和李大娘不搭车一道回去,她们卖空了香菇要去买猪崽。

同车的村妇道:“当然,我亲眼瞧见可丫头去买了一袋米,那可是细粮啊!还听他们说,要腾草棚来养猪呢!”

田大娘没有继续参与车上的讨论,她收拢双手,抱紧了还装着半筐竹编小物的背篓,只喃喃地低声自言自语:“这么值钱,不是后山常见的吗?前面那香菇长什么样子,我好想记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