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396)+番外

作者: 作者明光里 阅读记录

不过还是能翻的。

里边是三个府的一部分卷子,没有咸阳府的。

于是两人只好去查科试名册。

只要唐盛考了科试,肯定能查出来。

不过可能是唐盛实在没有天赋,他前十几年的岁考成绩每次岁试都在第五等,再往后有了长进,也不过是第四等而已。

白忠询问一下旁边这两人,唐盛没考科试正常吗。

刚才那个人笑道:“这岁考别说四等五等了,就算是考个三等科试也不好过,更不用说考中举人了,是以一般只有岁考成绩在前三等的才会去参加科试。四等五等的也有,不过很少,毕竟考一次就要一次银子嘛,没把握的人也不会花那个钱。”

看来这边是完全没有消息了。

两人怕遗漏了信息,又再查了一遍,还是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不过白忠还是找了笔纸,把唐盛的笔迹描摹了出来。

等离的远了,不会隔墙有耳时,白金团对着他爹抱怨:“还说这苗提学年风评好,结果见了银子也没好到哪里去,可见平时的好名声都是装出来的。”

从苗家的历史和处事来看,苗家人的风评几十年来都很好,白忠这时觉得大家看走眼了,或者说,这世上没有人能不为银子所动。

白金团觉得自己帮了忙,又小声提议着:“那要不,咱们去奉天县使点钱试试?”

父子两人又做车去往了奉天县。

秀才不爱岁考,入学三十年后能不考就绝不会考,是以白家父子没有想到,唐老爷子在能不参加岁考时,还会再连续参加六年。

他们不知道,等他们一走,苗提学就把跟在他们身边的那两个人叫去问了话,知道情况后就让他们下去了。

只是有些好奇,这唐家到底是什么情况啊,他俞叔叔还写信让他照顾,让他见机行事。

他第一次没应他们,就是让人去查白忠那两人到底是来查什么的,想来想去可能就是笔迹和祖宗姓名及文章这一类的。

笔迹那唐盛以前过年时会写对联,很好找;祖宗姓名他也没有查出来;至于文章,文章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且那两人想查的是名册不是文章。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收了那银子,会让他们像第一次那样离开。

白忠父子到了奉天县时,天已经快黑了,父子两人找个地方各自快活了一晚,第二天去见奉天县县令。

白忠诚惶诚恐的试探应禹海唐家的事,应禹海回应已经写信问过提学,并非查到有唐家“不得科举入仕”的公文,且要是真有,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入仕的途径,而不在于科举。

应禹海还问白忠,如何能证明这两个唐家是一个唐家?

白忠不知道应禹海在套他话,拿不出证据,转移话头,孝敬了五十两银子,这才到了奉天县存放户籍的屋子里。

结果吧,和在长安城差不了多少,户籍这里,也是在兴盛六年被一把火烧了,后来重建的都是活人的,死了的人全没有底子,也不知道唐盛长辈的情况。

而且这后来建的吧,也不是兴盛七年一下子就建好了,而是建了大半,剩下的连连续续建了好些年。不过,唐盛的因着是秀才,在兴盛七年就建好了。

再去查迁入的户籍里,也没有从京城迁过来的,更不要说是迁来一家姓唐的了。

两人出了县衙以后,应禹海就让人去给唐家通消息了。

白忠要去李家村那边问一下情况,白金团自然是跟着,不过他有些奇怪:“这唐老头都七十六了,子侄辈的怕是都死了好多,怕是问不出什么情况吧?”

他们可不是第一次来了啊。

“总要问过才清楚,万一呢?”白忠瞪一眼儿子。

不过去了后,在附近村子雇个人给了点钱,使他去打听,也没打听出什么来,两人只好回去了。

见事情没有什么进展,两人就回京城去了。

到了京城以后,把情况都给主子说了,白忠得到了一个消息,唐家那小子是八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不是十四岁。

京城这边,气候潮湿,不像北方气候干燥稍微保护一下五六十年前的册子都好着。

京城这边,六十年前的岁考卷子早都积压在了箱底,很多都发霉毁坏了,没有找到唐家孩子的卷子,对不了笔迹,也查不出唐家那孩子叫什么名字。

不过他家主子还是从唐家那孩子的夫子的后代那里问出了那孩子的名,不叫唐盛。

还有,虽然时间久远,他家主子也查出来了,唐家那孩子二十岁左右才离京的,不是十五六岁,至此,基本可以确定,两个唐家不是一个唐家。

他们却是不知道,奉天县里这边的户籍,是唐老爷子很多年前就找人改了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