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极品婆婆手册(642)

作者: 朱大概 阅读记录

孙氏看着孙桂芝,气哼哼的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哪怕你寄块布头去,也是家里的东西。志亮一个月八块钱津贴,邮回家就是六块,还换不回你块布头?”

夏菊花看向孙氏的目光更复杂了,她想不到竟然能从孙氏嘴里说出这番话来——这老太太在她的印象里,一向都是只顾自己的人。

孙桂芝那头也哼哼:“你说得好听,咋不见你给他做点啥邮去呢?我天天下工回来还得做饭,哪儿有闲工夫给他做东西。”

孙氏看起来老迈,对上孙桂芝,嘴头子跟原来一样利索:“你还好意思说下工做饭,你那工是咋上的自己心里没数?别人一年分红钱拿四五百,你们两口子加起来都拿不到,现在倒把上工挂嘴边上了。再说你做饭是给我做的吗,那是你们两口子吃的,我跟红娟吃的是我做的!”

她这番话里的信息量有点大,夏菊花要反应一会儿才理清楚,敢情孙氏与刘四壮两口子现在不在一处吃饭,大有水火不相容的意思。

刚理清楚,孙桂芝那头还上嘴了:“我们两口子为啥分红少,还不是你和红娟两个把口粮工分,都扣到我们头上了?”

“放屁,红娟的口粮那是志亮里补贴扣的,我吃的是你二哥、三哥一人一年一百斤麦子还有大队一年给的五十斤,啥时候用你们两背口粮工分了?”孙氏不知出于啥目的,把跟孙桂芝之间的帐当着夏菊花的面,算得清清楚楚。

夏菊花听见了也只当没听到,见孙桂芝指望不上,对孙氏说:“我各家都走到了,人家都说要给孩子们做些鞋垫邮去。今天来你家就是问问,你们要是给志亮做呢,三天后送到大队部。”说完,转身出了院门,头也不回的往自己家走。

她想好了,不管孙氏或孙桂芝是不是给刘志亮做,她都要给孩子做几双邮去——那两人送来更好,不送来也不至于让志亮收到邮包之后失望。

三天的时间,夏菊花基本走到哪儿,手里都拿着布袼褙,有空就缝两针,总算做出十双鞋垫来。

打包的那一天,有孩子当兵的军属来了一大帮,家家都是一个小包袱。夏菊花挨个看了一遍,发现大家除了说好的鞋垫,有加了手工背心的,有加了布鞋的,甚至还有加了粗布短裤的。她都叫陈秋生一一标明是谁家的,该由谁收着。

孙氏是自己来的,一言不发的把手里的包袱递给了陈秋生,转身就离开大队部,仍然没跟夏菊花说一句话。

陈秋生还是跟对待别人家一样,打开包袱看了一下,里头是六双鞋垫,还有一件粗布背心和一条短裤,不由向夏菊花说:“志亮那两年带着他奶和红娟过日子,看来他们两个比刘四壮两口子有心。”

夏菊花听说也看了里头的东西一眼,看出背心应该不是孙氏做的——上头的针脚长一针短一针,一看就是初学者的手笔。

“红娟现在学得咋样了?”夏菊花那天没见到刘红娟,便问了一句。

第173章

听到夏菊花问起刘红娟的情况,陈秋生是张嘴就来:“那孩子学习倒挺刻苦,不过脑子好象没开窍,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下,考高中的把握不大。”他虽然大部分时间在粉条厂,对平安庄每个人的情况仍了如指掌。

夏菊花无声的叹了口气:“不管咋地,志亮一直惦记着她,要是她实在念不进书去,等初中毕业了,看着她想进哪个厂子,给她安排一下吧。”志亮真上了战场,这样安排能让他放心些吧。

说起孩子念不念得进书,陈秋生一面看着夏菊花把自己做的十双鞋垫一分为二,分别塞进刘志亮与刘志/军的包袱里,一面想起了一个人,笑着说:

“要论念书有恒心,我觉得咱们平安庄的小子,谁也不如七喜。我听说他今年还要参加高考,天天吃饭的时候都捧着书呢。”

夏菊花对七喜参加高考的执着,也有些无可奈何。谁能想到从前跳脱的七喜,竟念书念上了瘾,还立下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志向?他把已经上大学的知青胡中山,做为自己的榜样,去年就报名参加了一回高考。可惜只得了二百出头的分数,今年竟还要参加?

“他们家也不指着他挣工分,就再让他考一年呗。要是今年还考不上,五爷就该说话了。”夏菊花也只能这么说。

陈秋生很认同的点头,又从边上拿起了个比别人家都大的包袱来:“这是五爷一大早就让大喜送过来的,说是不让我写哪个孩子的名字,邮到了让他们自己看着分。”

“五爷拿来的?”夏菊花有些好奇的问:“啥好东西,包这么大一个包袱。”说完自己提过包袱,才发现不是一般的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