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宫无妃(1479)

这一番话非常厉害,言下之意就是在提醒:你拓跋宏自己叫大家联姻,可你却带头破坏,如此下去,汉化改革如何能彻底的巩固并扩大?

众人立即齐声附和:“是啊,咸阳王说的是……”

“臣等恳请陛下好好考虑考虑……”

……

拓跋宏依旧不慌不忙,他挥了挥手,众人立即安静下来。

“谁说朕要休了妃嫔们?”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

“各位可能理解错了诏书的内容。朕解散后宫,并非是废黜各位妃嫔……”他把“废黜”二字咬得很重,“朕只是想换一种方式,让子孙们更加健康的成长。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分封诸王,长大之后都是在各封地生活。以前,母亲随着儿子去封地的并不多。可是,朕认为,这是很不人道的。你们想想,这天下孝道人伦什么最大?”

众人面面相觑。

汉朝开始,的确是诸王都要去外地。最著名的是汉文帝,他是刘邦最不受宠的小妾薄氏所生。薄氏姿色平平,因为姐妹引荐才偶尔得到刘邦一夜垂青。男人风流一夜后,什么都不记得了,第二天也就不理睬她了。却不料,她居然怀孕生子。

但在皇帝来说,多一个儿子少一个儿子也没啥,也没什么太大的封赏和地位,干脆将之打发去了儿子的封地代国。当刘邦在世的时候,这对放逐在外的母子几乎再也没有蒙受过刘邦任何的恩宠,甚至封地也是苦寒之地。

正文 4798.第4798章 杀父敬母2

也正是如此,她才侥幸躲过了吕雉的毒手,母子平安,等吕雉自己的儿子死了,其他妃嫔的儿子也被杀光了,然后吕雉也死了。大家才发现,高祖差点没有可以做皇帝的儿子了。于是,放逐在外的代王才被迎接回来,自然做了皇帝,这才成就了一代“文景之治”。

拓跋宏举了这个例子,诸位大臣倒真是不好挑出什么毛病。

“天下之道,莫过于奉养母亲。朕左思右想,一个母亲,什么在她们心目中最重要?那肯定是她们的儿女。俗话说的话,母子怜心啊,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离开了儿女,岂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而在子女心目之中呢?同样,肯定也是母亲最重要。如果母子之间长期各安天涯,常年不得相见,这岂不是违背了人伦大义?孔子云,‘父母在,不远游’,如果让各位小王子以后都可以在生母身边成长,尽到孝顺,母子之间自然感情深浓,同享天伦之乐,这难道不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这也是我们北国的立国之本,也是太祖爷爷等一直的心愿……”

这一番话完全是强词夺理,可偏偏谁也没法反驳,东阳王急了,结结巴巴的:“陛下说的是……可是……可是……”

拓跋宏根本就不理睬他,继续道:“母亲对儿子的教育意义,是多好的宫廷老师都没法取代的……如果耽误了小王子们的成长,岂不是得不偿失?”

他话锋一转:“在座的各位,如果现在要你们离开自己的母亲,不再奉养她们,你们会如何?”

谁也不吭声。

这有可比性么?自己等人又不是王爷,当然不会离开父母。

但是,真要反驳,却又没法。

在中国,母子话题永远是一个很奇妙的话题。一个女人,她无论是做女儿还是做母亲时都往往没太高的地位,父亲、丈夫都是天地。可是,她一旦做了母亲,那就不同了。许许多多的古代名人常常“侍母至孝”——仿佛是否孝顺母亲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孝顺的标准。

正文 4799.第4799章 弑父敬母3

就算一些超级著名的大贪官都可能是孝子——比如明朝最清白的海瑞和最贪污的严嵩,他们品德,为官相去十万八千里;但都是鼎鼎大名的孝子。尤其是海瑞,更是孝敬母亲的极端典型,为了海太夫人的喜怒,居然极度休妻,还有一些小妾不明不白地死去。

但是,没听说过“侍父至孝”——而且,君臣之间争斗,父子之间篡位,皇帝可以杀了儿子废了太子,儿子也可以弑父,历史上父子相残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是,几千年历史下来,从无任何记载任何皇帝曾经——弑母!

纵然秦始皇的生母偷情,又生了两个野种,但残忍如秦始皇,也只是把生父吕不韦毫不犹豫地杀了,把两个野种弟弟摔死了,而那个风流****的生母却毫发无损,晚年还是被秦始皇安顿在皇宫,享尽了皇太后的荣华富贵自然老死。

后来很多人研究秦始皇,这个焚书坑儒,动辄活埋几十万人的大暴君,生父也杀得,儿子也杀得,为何他这个偷人的老母就杀不得?

更典型的是郑庄公,他的母亲武姜生他时难产,脚先出来,头后出来,差点要了武姜的命,所以武姜就不喜欢他,而喜欢他的弟弟。、

可怜的郑庄公,母亲难产当然不是他自己的错,但却从此受到生母极度的厌憎。这个武姜太后很不地道,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却伙同小儿子篡夺大儿子的皇权,结果失败后,小儿子当然被杀了。郑庄公不好意思杀了自己的生母,却发誓,母子之间恩断义绝,不到黄泉不相见。可过了没多久,郑庄公又觉得这样不好,于是,一个大臣向他献计“你何不挖一个密道跟太后相见”?

果然,庄公就令人挖了一条通往太后宫殿的地道,一直挖出泉水为止——既然到了黄泉,母子就该相见了。

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武姜太后也得享天年,富贵到老死。

可以想象,这样的敌对矛盾——如果是换成父子之间,那么父亲还会有命存在?

正文 4800.第4800章 弑父敬母4

而且拓跋家族自己就是典型,历代都出现了弑父的情形,太祖、高祖都是被儿子杀死的。就连老先帝罗迦也是众所周知被三皇子杀掉的。当年三皇子用涂抹了的毒箭刺杀于他,一代战神从此埋骨黄沙(当然,无人知道罗迦大人其实并未死掉。)。

只有到了弘文帝这一代,虽然弘文帝英年早逝,大家传说他是被冯太后毒死的——因为那时候,他的儿子们最大的才六岁,其他的才两三岁。

甚至有人暗地里狐疑,如果弘文帝不是死得那么早,再活个一二十年,等他的儿子们长大了,他会不会同样逃不过这样的噩运??

纵然是拓跋家族百年的最大灾难里,不停地父杀子、子戮父,却也从未出现过母子相残——无论多么忤逆的皇帝皇子,几乎都不可能去杀害母亲。

更有趣的是,往往逆子们要弑父的时候,往往他们的母亲是和他们同一阵线的。

真是奇怪哉也。

纵然是粗鲁不文的鲜卑大臣们,也都知道这个道理。

所以,人人都没法反驳皇帝大人的话。甚至暗地里揣测,陛下大人此举是为了什么?另一重含义是不是担心自己也逃不过这个可怕的魔咒?还是趁此机会打着别的旗号把儿子们都远远地赶出去算了??但是,大家纵然这么想也不敢说出来。皇家大忌,就连当初冯太后也是绝口不提的。

拓跋宏见人人都无言以对了,他镇定自若:“既然如此,各位还有什么说的?”

东阳王急红了眼:“陛下……这可万万不行,想当年陛下的先帝爷爷也曾有过此举……当年先帝把妃嫔们都发配到各自的封地,只留下冯太后在六宫……”

拓跋宏奇道:“既然你们知道先帝爷爷也有此例,何故还要横加阻拦?又不是自朕开始的规矩。先帝此举难道你们挑出了什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