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女膳祖(重生)(150)+番外

作者: 粉红小白菜 阅读记录

放眼大唐,谁人不知剑南新味道就是番椒的麻辣。

敢如此明目张胆,只怕是哪一高门的私产吧。

果不其然,杨启年道:“是我家的。”

一笔写不出两个杨,但是一个杨字分尊卑。

尊的那一支在长安,名唤杨玉环,其族兄杨国忠。

牵扯到杨家,那鲜于通便不得小视。

剑南新贵家族是崔家,因崔大人守节度使位置已有十余年,军政在自己和大儿子手中,钱钞握在二儿子手中。

然说起剑南累世豪族,当称鲜于一族。

赵玲珑沉吟片刻,“鲜于大人如今尚在长安,家中管事的应该是他家大郎鲜于闵。开春雪化,派人送一封拜帖给负责鲜于家的管事,且见一面再说。”

杨启年见她已有打算,这才舒口气。

国忠叔父虽然不在剑南,但是早年曾受惠鲜于仲通,一朝发达也不忘拉扯往日恩人。

到底官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若是赵玲珑非要针尖对麦芒,自己夹在中间,两难不已。

对于赵玲珑了解鲜于家的情况,他并不新奇。

大约是崔家二爷说的吧。他心道。

杏仁端了一碗骆驼奶,恭敬地递到女郎手边。

南诏胡人进城,说这驼乳比寻常牛乳好,也不知道好在哪里,总归能补身子的东西,一定要给女郎奉上。

赵玲珑心里想着事情,心不在焉地喝了一口,“还有,你去打听下,鲜于家在渝州的宅子里住着的是谁?”

若是没记错,上一世鲜于家嫡出的二郎君,鲜于昱,这时候应该是在剑南。

传闻这一位二郎君不类他哥哥急功近利,更不喜受束缚于官场,曾当着甘泉宫的圣上,直言‘宁做山间一野翁,勿贪李唐一小吏。’

这样的人,若是能争取,也能避免同诸如鲜于家之类的当地世族起冲突。

杨启年:“是。”

至于那些与她家打起价格战的...

赵玲珑印契一压,眉城一家商户意欲加盟红汤生意的合作书一式两份,正式落成。

“别家价低三成,我们便低四成?这是何种道理?”

她接过湿锦帕擦拭,一边起身,“告诉各大掌事,以静制动,胡乱压价是一时利好,长久来看,亏多于得。”

隐庐还是豆腐堂,在她带领下,能否经得起风雨,就看这开春战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有些错别字和分段重新修改过了。抱拳!

第58章

蜀地毗邻西域,高宗皇帝即位,西征数年,拓宽疆域,为教化胡人,故传播汉人文化,姻亲相通。

唐前,巴地领域并不如现在这么大,鲜于姓氏便是当地大姓。

当今,虽崔是名声赫赫的氏族,鲜于家的势力一样不容小视。

鲜于领家的名唤通,鲜于通,年前与南诏一战,得胜还朝,凭军功得嘉奖。正是玄皇眼中的大红人。身居兵部侍郎。

崔姓是新贵,鲜于则是世族豪门。很多县村当地的乡绅豪族都与鲜于家有牵扯不清的关系。

渝州城东所居皆官宦人家。鲜于府占地甚丰,族人过百数,偌大一家族,自然有赖以生存的经济。

“渝州城里鲜于一族乃是分支,当家人是侍郎大人的庶出兄弟,鲜于明锐。”杨启年道。

“我记得鲜于家专司盐运生意,怎么今春竟插手酒家生意?”记得上一世,鲜于通侍郎的官职被罢免后,隐居蜀中,盐运生意依旧火热。赵玲珑思索道。

“鲜于家朝中有人,并不在意渝州的生意。我着人打听过,好似是番椒传入长安后,鲜于侍郎得了椒田封赏,这才吩咐渝州族人新开生意。”

杨启年将所知一一道来。

奈何鲜于大人一贯瞧不上平民生意,所以只类辛香汇那一座庄园一般,开山造地,另外起了一座饭庄子,走得是高端路线。

赵玲珑点点头,已经是四月春芽生季节,崔昫吩咐人送来几盒新茶,茶汤清浅,韵味香浓。

她浅啄一口,道:“这么说城北宅子渝州只有这一分支族人居住?”

“那倒不止。自去岁凛冬前,鲜于大人嫡出二郎君便搬回渝州了。”

嫡出的二郎君自然受人巴结,所居所食样样上等,好打听的很。

不过......杨启年为难道:“师父,您若是想借着和鲜于二郎打交情,只怕难。”

鲜于大人名下二子。

大郎聪慧,自小得鲜于通精心教养,及冠后,过科举,官身已经做了□□年。

同南诏一战,立下赫赫战功,只不幸伤重,如今还在荣养。

这位二郎君却是个截然相反的个性,“鲜于二郎痴迷求仙问道,素日喜欢访名山大川,拜仙人府邸,便是归府也常流连丹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