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把科技树给上交以后(13)

作者: 李玫瑰 阅读记录

井下但凡有点安全隐患,当值的领导就必须要下井监督,这是规矩。

想要让社会有所发展,那必须就要提升各方面的能源,煤炭就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八十年前这里的全年煤矿产量只有0.43亿吨,但再过个几十年,这些产量就将翻倍增长,数量最高的时候年产量冲破过59亿。

一行人坐着猴车下到井下约300米深的位置,却依然没有到最底。

越往下走,四周气温就越是阴冷,空气中似乎都带着水珠一样,潮湿的感觉从四面八方涌来。

但下井的速度和时长可不是在地面上坐车那么快,有时候耗费一两个小时都很常见。

作为一名煤矿工人,常年与之作伴的是矿井下的高浓度粉尘,长年累月地吸入这些粉尘,很多工人都会得上一种名叫煤矽肺的职业病,但井下的危险不单单只有这一个。

有时候综采队挖着挖着说不定还会碰上突然往外涌的瓦斯,高浓度粉尘、顶板塌陷、瓦斯爆炸等,各种意外都有可能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王大柱本来在底下指挥,但他们四队负责的工作面先是突然滚帮塌顶,之后又检测出瓦斯浓度超标,目前瓦斯浓度达到了3.9%……

一般来讲,井下瓦斯超过0.8%就得断电,一旦瓦斯浓度达到5%-16%之间就会爆炸,而瓦斯浓度上到9.5%的时候爆炸力极大。

所以这个数值已经很危险了。

但凡啥玩意儿突然摩擦出来点火星,大家伙怕是就要遭殃。

出来干活是为了挣口饭吃。

可别把命给搭进去啊!

四队没办法,只能停工,趁机先吃饭。

刘阳沉着脸往前走:“风口检查了没?”

王大柱也是发愁得很:“都看过了,后头来压太厉害,我上来的时候跟伙计们说了,让他们先吃,吃饱了以后把能清的赶紧清一清……”

综采队是矿区职工里最能赚、也是最辛苦的工种,出煤的大任务压在他们头上,让他们一天到晚都钻在这方矿井下,浑身黢黑,戴个头灯去照都有点分不清谁是谁。

而下井割煤的步骤则是需要下去以后先把工作面从两侧打通,一直打到最深处,把两侧打出一个通风口和一个回风口,再从最底部把两条过道横向连通,类似于一个“凹”,综采队就从后头那个横截面开始从后往前打,一边往前推进度,一边又得注意身后来压。

来压会挤压工人们的活动空间。

王大柱刚因为手底下的队员没把顶板维护到位而出现塌顶的情况挨了一顿骂,这会儿也是满肚子的气,特想上井吸两口烟解解闷。

后悔,就是后悔。

刚刚上去把这事儿忘了。

黄明洋在旁边一直没怎么说话。

他看着坐在两旁捧着铝饭盒闷头吃饭的工人,在心里叹了口气。

井下工作让这些人都养成了习惯。

吃饭还得把饭盒盖一半。

省得万一哪里突然“砰”一下,煤灰掉进饭盒里,粮食就得浪费掉,饭也不能吃了。

趁着领导训话的空档,黄明洋几人把井下的这些器械基本上也都给看了一遍,有了解过,他们也就知道了究竟哪里需要改进。

一个小时后,黄明洋他们和区长刘阳再次碰头,刘阳知道他们已经对改哪里心里有数了以后多多少少也消解了点郁闷情绪,就叫王大柱把他们送回井上去——作为当值领导,目前工作面瓦斯还在散,安全隐患仍没有解除,他得盯着不能走,只好跟黄明洋他们说句抱歉。

众人也都表示理解,跟刘阳握了握手。

“各位都注意安全。”黄明洋说。

刘阳无奈一笑,脸颊上不知道在哪里蹭到的煤灰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

与此同时,距平阳煤矿四百多公里外的老北城,去到各处农田做调研的人们已经回来了,这会儿正坐在一个小小的办公室里喝茶。

义务劳动的学生们都回招待所休息去了。

所以办公室里坐的都是在农学领域小有名气的教授、专家等。

没有外人在,他们就一直在那议论。

“先提高土壤肥力,然后从咱们那边直接把改良过的种子运过来不就好了?!这办法不是最省时省力的法子?”

“关键是咱们这边人手不够……”

第7章 修路助农,空投药箱

一群人在屋里为究竟要从哪方面率先下手改善农田产量的事争论不休,别的地方却是早就已经直接开干了。

因为离得近,所以修路这事儿就最先从老北城开始,召集一帮工人,将有级配粒料、碎石级配、沥青胶泥、骨材、石粉等配料穿过空气墙运送到这边以后,几十辆平路机、挖土机、震动碾压机、卡车、刮路机、沥青洒播机、铺装机、压力泼油车等轰隆轰隆也跟着开了过来,来的这群工人都是有经验的,所以只需要规划好路段,再把每天的任务分配下去,老北城很快就会变得焕然一新,运送物资的车辆大概也就不需要再饱受颠簸之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