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合成系统穿六零(89)

作者: 词酒 阅读记录

在那荒芜十年中,有不少国际上的知名学者给集智大学写信,谴责集智大学这种重理轻文的做法,不仅批评集智大学不为研究人类文明中最璀璨的文化是一件耻辱的事情,还建议集智大学改名,叫‘集智理工大学’。

乌拉汉姆同杜若云反馈了这个消息,杜若云回头就用系统合成了两排金标字,一排是繁体版的集智大学,一排是集智大学的英文拼写,让集智大学给固定在了校门口。

一群人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爱叫啥名就叫啥名,关他们什么事?

杜若云这操作直接震惊了乌拉汉姆,集智大学的那些研究人员谈起杜若云的这行为时,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一句“校长真个性”。

像这种不停别人的建议还直面开杠的校长,在国际上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不过想想集智大学已经建成这么久了,校长从来都没露过面,大家又觉得这种事情也没那么令人惊讶了。

第45章 V26 幼不幼稚?

荒芜十年过后, 迎来的便是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

虽然花国的市场已经开放,可那些其它国-家的资本家们还在观望,没几个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甚至有不少人觉得, 花国就是一片贫瘠的土壤,根本孕育不出大量的财富。

乌拉汉姆不这么认为, 他是切切实实见识到花国生产力的人,他知道花国集中起来的生产力与生产质量有多么可怕, 在他看来,制约花国发展的, 只有那落后的生产技术。

只要把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搞上来,花国绝对会成为滋养工业发展与腾飞的沃土。

七八年中,珍妮实业与那些原先就存在稳定合作关系的工厂签订了深化合作的合同, 带领这大批的外汇进入花国市场。

七八年末,珍妮实业成立了进出口贸易事业部, 不止经营花国产品出海的业务, 还承担一些国外优良产品进入花国的渠道业务。

七九年初,集智大学启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项目,与花国国内的电子厂合作生产出第一台技术完全独立自主的收音机,一炮而红, 迅速抢占国内收音机市场, 珍妮实业随后跟上,开始抢占国内小家电领域的市场高地。

“将好的产品带入花国,将花国的好产品推广出海”, 这就是珍妮实业的根基。

当重工业、轻工业、农业这三条腿成为支撑珍妮实业的三大支柱时,原先璀璨夺目的珍妮珠宝反倒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杜若云有后世的见识在,深知‘奢侈品’的利润有多么高, 便定下了珍妮珠宝的转型之路——朝着“珍妮珍品”迈进,专营一些赚富人钱的玩意儿,比如昂贵的珠宝,搭载了高新技术的大哥大,提供精致享受的护肤品……

杜若云对‘珍妮珍品’的定义,就是珠宝般的享受,钻石般的品质。

-------------------------------------

人民的需求是朴素的,整天同人民讲要‘改革开放’,可究竟啥是个‘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之后会给大家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

珍妮实业与珍妮珍品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扎根,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好处——工厂发的工资多了,买到手的东西好了,手里的存款富裕了……如此种种,都是改革开放的好处。

所谓‘改革开放’,便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更健全的制度去拥抱广阔的世界。

李国栋在秘书岗位上锻炼了三年多一点,第四年头又升了一下,算是正式飞升入更高的层次,不再局限于海上形势的研判分析与对应,陆地与天空也有了不小的涉猎。

大娃和二娃也都念完了大学,大娃去了西北的一处研究所,二娃留在京城,直接留在学校里做了老师,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对于大娃,杜若云心里是有些亏欠感的。她觉得大娃读大学的这四年,就好像是搬起一块石头丢了出去一样,二娃整天在跟前,她还能照顾得上,大娃却是在千里之外求学,只有过年时才会回家住几天。

总感觉自己有点偏心,偏向二娃。

李国栋看出了杜若云的纠结,只能劝杜若云,“都大了,各有各的路要走,哪能照顾一辈子?要是心里实在觉得亏欠了大娃,就等大娃成家的时候多给他一些钱,算是补偿了。”

不说这个还好,李国栋一提这个,杜若云心里更气,“你说这些话,可不就是戳我肺管子么?二娃在京大都处上对象了,前阵子委婉地同我提了一下,他们俩都有结成革命友谊的打算,只是那姑娘觉得两个年纪还都有点小,让再等两年。我也觉得二娃的年纪有点小,想让两人再处处看看,人生大事不能胡来,千万不能像我一样稀里糊涂地就嫁给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