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福女(3182)+番外

赵国公悄悄松了一口气。

皇帝和妻子大舅子吃了一顿饭,便让人送赵国公出去了,等他一走,皇帝就看着皇后乐,“朕记得第一次给周满封官的时候,你还和朕说,封得高一些,以后她闯祸了可以降职,不至于一闯祸就呲溜出宫去了,现在却已经要留着她升官的余地了?”

皇后就笑道:“那是我之前小看了她。”

皇后揽着皇帝的手一起坐在榻上,笑道:“那时候她才多大呀,满朝文武就找不出来比她还小的臣子了,一团孩子气不说,说话还直来直去的,噎了人还不自知,又有些过分的自信,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哪里走得远?”

其实还有一份担忧皇后没有说出口。

周满毕竟是第一个上朝会的女官,虽然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不太在意了,但当时肯定会有人有意见的,不过她官位小,人也小,后头又牵扯着太子,一旦阻拦就可能牵涉到东宫之争中,所以大家都压着那份意见没有说。

但皇后心想,等太子妃生下孩子,太子的地位稳固,恐怕朝中有些大臣就要看不得周满与他们同朝为官了。

她没想到周满做的那么成功,不仅在太医院中很快站稳脚跟,在大朝会上,作为文臣,她也很快站稳了脚跟。

让以魏知为首的文臣认同了她,从此再没人想过让她离开大朝会。

因为皇帝也是男人,皇后的这些思虑从不说出口,可是她不说,不代表她没想过。

周满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文官了,而且是被文武百官认同的文官,所以,她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既然有这么远的路,那就不能走得太急,以免太招眼。她还年轻,将来有的是机会升迁。

念头一闪而过,皇后就和皇帝笑道:“谁知道她这么讨喜,于朝中的政务也不是全然不知,您也看到了,她现在能力就不弱于萧院正和刘太医了,我听说,便是远去西域,一年的时间来回,她竟然就写了半部医书,此时已经交由尚书局刊印,不仅太医署中放了不少给学生学习,崇文馆这边也收录了。”

皇后道:“三年的时间,她独立编撰的医书就有五本,其中有一本针灸之学和一本药方,萧院正说,那里面的方子,现有的医书中少有记载;而她参与编撰的医书更是多达八本,这样的勤奋,这样的能力,是我以前小看她了。”

所谓参与编撰,就是满宝将以前记录的脉案方子等用普通的语言叙述出来,然后将稿子交给编撰的主官,由他们统一在一起之后制定好目录,引言等一并交给书局刊印。

第2423章 建议升品

对看过不少病人,且笔记记得特别详细,记忆还特别好的满宝来说一点儿也不难。

这些年,她记录病例的本子都有两箩筐了,里面不仅有脉案和所用的方子,还有人的姓名、籍贯、来时的模样,病人的陈述,甚至还有复诊的脉象,用药过后的各种记录等,随便摘抄一部分就可以直接放进医书里去,根本不用怎么费心编撰。

所以她出产之高,就是民间大夫出身的刘太医都汗颜。

不过大家看过周满的笔记后都不觉得奇怪,太医院的太医们能怎么办呢?除了佩服,自然只能试着和她学一学了。

不过这样做,真的很困难,一天两天,三五个,七八个病人没啥,一个月两个月,三五十,七八十个病人都要写得这么详细,他们就很头疼和烦躁,更不要说要坚持下几年,甚至十几年了。

想想就眼前发黑。

很多情况下是很多人都坚持不到一旬就默默放弃了。

难道你能够数十年一日的记载你每天早上吃了几块饼子,几个馒头,喝了几口水,甚至饼子是咸是甜这种琐碎事吗?

反正很多太医是做不到的,所以最后大家也只能将敬佩压在心底,每天都看着周太医在写脉案时补充上各种各样详细得让他们头皮发麻的东西。

皇帝知道周满聪明,也知道她现在太医院里地位稳固,却不知道原来她竟编撰了这么多书,一时惊诧,“难怪朕封她做四品编撰,崇文馆那边也一声不吭呢。”

只有老天爷知道他那段时间可一直等着崇文馆的人反对一二,他连驳回他们的理由都想好了,结果竟然没人吭声,原来是如此。

皇后不由看了他一眼。

皇帝却思索起来,和皇后道:“将来她要是再立功,朕看就升她在崇文馆的官职吧,太医院那边最多还能再升半品。”

皇后就笑了笑道:“陛下何不将太医院的品级往上提一提?”

皇帝显然没想过这点,不由惊讶的看向皇后。

皇后就笑道:“以前太医院只有那么些人,只给宫中和朝中的官员看病,但现在有了太医署,太医署里几百的学生,外面又管了十二个地方太医署,将来地方太医署只会越来越多,管的人多了,地方也多了,涉及的事也就多了。不如将太医署升品,这样手下能用的人也多些。”

上一篇:农女殊色 下一篇:猎户娘子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