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报告王爷,王妃出逃1001次(662)

作者: 伊玉 阅读记录

叶芷芸说得头头是道,叶芷雪忍不住「噗」的一声:“嫡姐未走过商,却似比谁都还要懂,我哪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你就别笑话我了。”叶芷芸撇撇嘴:“你们分了田,那也算是农田大户了。”在古代农户地位是很高的,士农工商嘛。

没有农民伯伯的辛劳,哪里养得起全国的百姓?

若百姓都去经商,粮食又怎么解决才好?

从这一层想,古代重农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庶妹便在此谢过嫡姐了。”

“既然决定了,你回去跟妹夫提一提这事,我明日派人带你们去挑选农田。”

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不过那田地可不怎么好看,你见了别失望才好。”

第632章 墨宸渊极为重视

怎么会。”叶芷雪好笑:“我又不是才到郭城,城外的农田是个什么样子,早见过了。”

“嘿嘿,那就好。”

郭城以北的田地不仅贫瘠,还隐隐有了沙化的趋势,因往年北方战事多,偶尔风沙满天的情况也是有的,再加上行军,驻扎,别说农田了,就是北方的山林也开始慢慢变秃。

大越先帝在的时候,也曾鼓励过北方的百姓下地耕作,可农作物实在是长不起来,产量极少,连百姓的温饱都维持不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给国家交税,这无疑雪上加霜。

百姓走投无路,纷纷弃农行商,就算花城,黍城,雍城的百姓没有死光,这些农田也是没人管理的。

除了极少部分割舍不开或是穷到没有本钱行商的百姓,才会下地农耕。

依叶芷芸的吩咐,李末在接下来的几天,命人将郭城内外已经荒废了许久的农田都征收了回来。

墨宸渊从军中分派了三万兵力给李末,让他带着这些人巡视花城,黍城以及雍城的农地,将能用的农地全都圈起来,收为公家所有。

郭城之内的农地没多少,城中的人行商得了钱,都将农地改建成了商铺或者宅子,而城外的农地因没有人流,大多都是放着任其自生自灭。

原本第一批经商富起来的人也想过改善农田的地质,曾雇人种植过不少东西,后都以失败告终。

他们就是有心改善,也架不住北方的干旱,更何况时不时还有气候蝗虫等天灾。

征收农地之时,李末是有明说的,说叶芷芸与墨宸渊已命人开河造渠,靖阳江的水迟早是要引到郭城的农田里的。

只是,郭城早就成了经商之城,已经没多少人下地耕种了,现在就算告诉他们庄稼能够收成,农耕能得到回报,他们也已经不愿意再做这种靠天吃饭的活。

就连普通的百姓也不盼着这点农田过日子了。

所以农地征收的消息一出,不用李末上门,郭城百姓自主的揣着地契,三五相邀的跑到战王府来卖地。

本来就没人要的东西,现在说有人要征收,百姓肯定是把它当烫手山芋扔出去的。

所以征收农地一事进行的格外顺利,不过几日就差不多将郭城地界之内的农地征收完了。

自然,有那么一小部分是想守着这点祖产过日子的,再穷也不舍得将地卖出去。

剩下的,就是已经荒废了的,没人认领的,李末也直接圈了起来。

征收完了后,李末不敢怠慢的将参军分田的公告贴在了城中的告示板上,就如叶芷芸所想的那般,郭城以北的农田是什么样子,大家心知肚明,对此根本没有期待,要不然前面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卖地了。

直到第二个告示贴出来,才引起了百姓的议论。

告示中写道,战王与战王妃已经命人着手从靖阳江凿渠引水,主河道已经越过雍城地界,如今工人日夜劳作,主河道继续南上,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抵达郭城。

通河之后,河水将流向各大农田。如此一来,农田将不再干涸,农作物也不再会像以往那般难有收成。

这个告示确实引起了一丝波澜,但也仅此而已。

前面已经说了,郭城早已是经商之城,让他们重新拿起锄头耕作,想来是很难的。

将叶芷芸交待的事实施后,效果却不怎么理想,李末不免有些受挫。

思来想去,在去回禀叶芷芸前,他先去见了李福。

李福如今居住的院子就在徐嬷嬷隔壁,离得不远,几乎是抬眸就能看见。

李末去找李福时,徐嬷嬷刚好在院里浇水,见李末脚步匆匆的,徐嬷嬷唤了声:“末儿呀?这么急匆匆的,可是出什么事了?”

李末忙朝徐嬷嬷行了个礼:“有些事想要请教一下师傅。”

“哦。”徐嬷嬷点点头:“去吧,别太着急,你看你师傅啥时候急过,天大的事他都能处理妥当,太着急反而想不出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