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年代纪事(4)

作者: 秋天的信 阅读记录

既然是她死前买的,又放了半个月,也就是说两边的时间流速是同步的。

闫思蕊突然想起她空间里除了零食好像还有许多大米,她主要生活的地方还是在这个年代,而这个年代最缺的就是粮食,正好可以把粮食拿出来填补家里啊。

想到这儿闫思蕊不自觉的勾起嘴角笑了起来,她兰姐爱团购,去年光大米就团购了5袋,每袋都还是20斤一袋的重量,毕竟兰姐家人多,消耗自然也就多,这个数量倒也够她们家吃,而闫思蕊完全就是凑团购的。

当然,这些团购不光只有大米,面条也不少,她记得面条团购回来后她就一直没吃,估摸着也有个30袋吧,一会儿再进空间确认一下。

她爱吃零食,家里的饼干小面包也有不少,螺蛳粉新疆炒米粉也挺爱吃的,家里都有存货,水果也还有一些,以前倒还不没觉得有什么,老怪她兰姐买些乱七八糟的,现在可真是谢谢她兰姐了。

说到团购,她这个空间能收快递,是不是也能收外卖啊,如果她继续买,只要快递员送到家门口她自已拿进来就行了,这样就不会缺粮食了。

哪怕这些都能成,可又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她卡的存款并不多,贴补一阵没啥问题,可贴补久了她也没那么多钱啊,毕竟红色时期可是有十年之久啊。

而且刚才也没确认这间屋里能不能上网,网线还在不在,如果有网线,那是不是还要交网费,电费以及水费。

她白得的这个空间和她在里了解到的空间完全不一样,要面对的问题有些多,看来还真需要花些时间去了解和发觉这个空间的用法了。

刚才的干脆面吃的她有些口渴,刚起身准备进屋喝水,就被门口的喧闹声吸引住了。

“今天湖边的人真多,幸好咱们去的早,抢到个好位置,不然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春芳端着盆说到。

“对啊,明天咱还是早点去。”春花也觉得今天出门早是一个很明智的行为。

两人一进屋就见到朝着里面走的闫思蕊,便问到:“小姑,你今天好点了吗?”

闫思蕊回头,看到是自已的小侄女春芳,点头回答到:“好些了。”

“小姑,你是要喝水吗?来,我给你倒,别喝凉的。”春芳说着话就把手上的盆递给了春花,然后三两步朝着闫思蕊的方向给闫思蕊的水壶里又加了一些热水,“小姑,试下水温再喝。”

“好。”

倒不是闫思蕊拿乔欺负她小侄女,而是她家的情况挺复杂的,人口实在太多。

她娘叫王大丫,今年已经55了,按农村来说,都已经是当奶奶的年纪了,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还要生下她呢,这就要从家里的孩子们说起了。

王大丫大儿子闫思国早年村里征兵,直接就报了名去了部队,当兵后除了每月往家里寄10块钱以及信件外,几十年里就没回过家。

大女儿闫思红是家里的老四,成年后嫁到了隔壁大队,走过去要1个多小时,不远但也不近,要经常回家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年节才能见到。

二女儿闫思霞老五,因为念过高中嫁到了县城里,并且在工厂上班,虽然县城也不远,走过去也只要一个多小时,(和大姐相反的方向),可人家要上班,也没时间经常回来,也就过年,再就是她娘王大丫去每月去县城取钱的时候,想见她就去见一面,要是不想见也是直接回家的。

小儿子闫思勇老六和老大一样年纪满了年纪村里征兵就去当了兵,一去许多年,和老大一样,除了每月的信和10块钱外,也没回过家。

而留在家里的是王大丫生的第二胎,也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二儿子闫思文和三儿子闫思武,两人不光年纪一样,娶媳妇也直接订在了年头和年尾,所以两人生的孩子也就只有半岁的差别。

老!二家的媳妇叫季红英,大儿子闫刚16岁,大女儿闫春芳14岁,二儿子老三闫明12岁,小儿子闫乐5岁。

老三家的媳妇叫张翠红,大儿子闫平15岁,大女儿闫春花13岁,二女儿闫春香11岁,小女儿闫春秀9岁,小儿子闫华8岁。

哪怕只有兄弟俩留在家里,这家里的人从来就没有少过,嘚亏还有原主的记忆,但当初发烧还是有影响的,名字都熟悉,可就是对不上每个人的脸,为了不认错,闫思蕊着实是花了一翻工夫,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名和脸对上号。

至于王大丫怀上原身,这完全是个意外,当时是在年后,也不知是怎么了,许多孩子都在湖边玩水,这不就发生意外了吗,她爹为了救村里的几个孩子牺牲了,而她娘哭晕了过去,一醒来,大夫告诉她怀了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