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穿同人)[快穿]听说我是坏女人!(1144)

杨文广有二女,一女百花公主所出,如今二十有三,已经出嫁。一女吴金定所出,现年十七岁,名幼婵,比赵晓大了三岁。

颜盈迟疑,便道:“杨幼婵可比太子你大了三岁。”

“女大三抱金砖。”赵晓笑着道:“儿臣觉得杨家女可比文家女好多了。可惜狄青将军没有女儿,不然也是好的太子妃人选。”

颜盈:“???”

“真的确定是她?”颜盈明知故问。

赵晓点头:“就她了,将门之女想来身体康健,儿臣也不像父皇那样,喜欢广纳嫔妃开枝散叶。孩子嘛,就跟母后说的一样,儿子只要一个就够,多了的话,反而容易闹出矛盾。”

“你又知道了?”颜盈没好气的白了赵晓一眼。“行呗,你觉得合适,那母后找你父皇去说。”

“麻烦母后了。”赵晓咧嘴,笑得十分开怀。

颜盈也笑,母子俩又说了一会儿话,赵晓就告辞离开,没有回太子东宫,而是出了宫,慢腾腾的转悠到了开封府衙,听被后世奉为神明的包拯审案。

颜盈没有立即去找赵祯说赵晓看上杨幼婵的事,而是选了一个天气比较不错的日子,趁着赵祯的心情也好,没有为了时不时就要‘欠安’的身体儿处于惶恐之中的时候,亲自到福宁宫,找赵祯说。

赵祯对于赵晓那‘迥然不同常人’的眼光惊叹,忍不住再次念叨了一句慈母多败儿。

颜盈本来没打算怼赵祯的,可是因为这句话,颜盈直接就怼道:“拉倒吧,臣妾慈母多败儿?臣妾朕慈母多败儿的话,早就把太子栓住,让太子事事都听臣妾的。”

赵祯:“……朕不是那个意思,朕只是想说……”

“不是这个意思,又是哪个意思?”颜盈直接翻白眼:“得了,官家还是放宽心,由着太子吧。太子九岁时才跟着臣妾回宫,官家怕是没有臣妾了解太子的脾气。太子啊,你不顺着他的话,估计会把天捅破。”

赵祯:“当初就不该同意太子学武。”

“这是学武的原因吗?”颜盈没搞明白赵祯的脑回路,哭笑不得的道:“学武为了什么,为了强身健体。太子的脾气本身就那样,可跟学武没什么关系。”

赵祯沉默不语,显然在思索。

颜盈又道:“官家无非是因为曹氏的事,对于将门世家有了心里阴影。对此,臣妾只想说官家多想了,曹氏只是特例而已。一般将门世家的女儿都挺豪爽,真·文武双全,可不是面甜心苦的曹氏能比的。”

杨家从杨业投宋,到杨幼婵这一代,已经是历经五代。祖父祖母乃是杨宗保、穆桂英,曾祖父曾祖母则是杨延昭与柴郡主。杨家四代忠良,每一代都为大宋征战沙场,像西夏第一次南下入侵,便是佘太君率领十二寡妇出征,最终赶走西夏。

仔细想想,倒真的比百官压着赵祯娶的曹氏所属的‘真定曹氏’好到不知道哪里去。最起码真定曹氏号称将门世家,却不如杨家将来得赫赫有名,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厚一笔。

颜盈顿了顿又道:“反正臣妾自认没有那个本事,让太子打消‘抱金砖’的想法,要是皇上有本事,不妨唤来太子好生说说。说不得太子真会如官家的意,选了士大夫家的姐儿做太子妃呢!”

赵祯转而看向颜盈,眼神哀怨。

很明显的意思,就是你这个做亲娘的都没法说动太子,难道他这个做父皇的就能说动。更别说赵祯性格软绵,很多时候都是无能狂怒,还没有颜盈来得强硬,赵晓这个刺头儿,能理他才怪了。

颜盈就笑:“所以呢,就让太子‘女大三抱金砖’吧。反正太子身体儿倍棒儿,杨幼婵从小就跟着杨将军舞枪弄棒,身体自是不错的。应该……臣妾是说,娶了杨家姐儿,应该不会像官家这样为了子嗣吃了不少的苦头。”

广纳嫔妃,广洒雨露也挺累人的。俗话不是说了吗,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虽然赵祯于国事上挺废的,但于女色方面还是挺努力的。

想想看,历史上光是记名的夭折子嗣都有子三,女十三,可想而知为了后继有人,赵祯有多努力。

如今看似心态平和,能够随缘的表示自己不差子女,不怎么爱往后宫走。可不是赵祯自觉年龄大了,应该修身养性的缘故。

本质上,赵祯挺软绵的,反正说不过颜盈,更加说不过有一肚子歪理,偏偏特别振振有词的赵晓。最终,赵祯成功被颜盈说服,甚至第二天就下达了赐婚圣旨,将杨宗保之孙女,杨文广之女杨氏,指给赵晓,等赵晓及冠后就大婚。

确定了太子妃人选,赵晓在颜盈暗中帮衬下,开始了作天作地,不对,是整顿军纪肃清朝政的日常。这一日常,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来自以士大夫为主的文官们的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