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学博士(33)

作者: 钥悦媛媛 阅读记录

“有事吗?”当打出三个字的时候,刘娜的手早已开始颤抖。

或许,她老早猜到这次的结局,缘分这种东西并不是争取可以获得。第二日一下班她便打开□□,果真是他的留言:回了趟上海,现在已经再次回到英国。学业继续中。

她傻傻地笑了,始终想摆脱这份情感的束缚,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挣脱自己编织的美梦。

第26章 正式成为急救医师

规范化医师培训终于通过“考试合格”的一张证明书结束,下面按照新出的游戏规则,刘娜又一头扎进专业化培训的行列。自己的专业是危重症,自然,她专业化培训的方向便是重症和急救。第一个月开始正是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上班,儿科重症监护室简称PICU。

在PICU科室,虽然每天都处于紧张和忙碌的过程,不过,博士期间便是与PICU打交道,自然,科室里的老师、同事全部是非常熟识。想当初,自己最终定于这个科室工作,虽然心里纠结过,也为将来没有假期、没有正常休息的生活感到苦恼,然而,想到严肃、博识又不乏幽默的主任,儒雅、平易近人的杨老师,想到一起有说有笑的同事,一切也便释然了。尤其是在今天,一早走进科室,一股强烈的归属感袭上心头。

是啊,临床医生,在最初的几个年头里要不停地在各个科室轮转,更何况自己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一路学下来(每一个学习阶段均有临床实习任务,临床实习时间从半年到两年不等)又一次次地加长了这个轮转过程;一些老师、朋友、同事走了来,又离去,到现在很多人已经渐渐失去联系;这一路上确实不曾有过归属感。如今,她终于是找到了自己团队,不用再继续行走。这感觉即充满了激动,也充满了美好的期盼。

进入PICU第一天就是从忙碌开始,刚入病房,刘娜便看到躺在第一张床位上的是一个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的孩子,六个月大小,除去那根粗粗的气管插管,这娃儿的确是少有的可爱模样,白白胖胖。第二张床位上是个溶血性贫血的娃娃,患G-6-PD缺乏(一种先天性酶缺乏,患有这种疾病往往在诱因的作用下,患儿会出现红细胞溶解的现象)。第三张床位上的孩子是个青紫、抽搐待查的患儿;第四张床位上,是一名患脓毒血症的孩子,早上才做完血液净化;第五张床位是刚刚从抢救室送上来的患儿,诊断是异物吸入(考虑花生可能)。不想,他们查房刚刚开始,又有一个生命垂危的孩子送进来,仍旧收到刘娜组上,也同样是个异物吸入的孩子(怀疑葡萄吸入)。

“Kimi,你怎么也来PICU了?”刘娜一抬头竟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Kimi戴着结实的口罩帽子,仅露眉眼,依旧格外阳光。“觉得这里更容易让人成长。”

“少年,有奋进心啊!”

“那是,应该跟你老人家多多学习。”

两人相视一笑,又开始各自的工作。

查房进行中,依旧是住院医生汇报病史,主治医师审核并规划下一步的诊疗方案。

“学姐,这个小不点挺可怜的。”小宋是和刘娜同组的住院医师,刘娜是她的上级医生。因为刘娜现如今已经完成了规范化培训,此刻已然升级为高年住院,规范化培训医师的上级医师。小宋看到这个“小不点”口腔粘膜因为感染而出现了广泛的糜烂,血殷殷地渗到口角处,不忍再看第二眼。

“杨老师,”刘娜看着眼前这一月大的孩子也是心疼不已,轻声地给主治医生讲了句,“杨老师,要么我们偷40床的贝复剂给他用,反正40床现在也不用了。”

“瞧你个孩子怎么说话呢,这应该叫做‘劫富济贫’。”杨老师习惯性地一抬眼镜,转头对Kimi讲,“Kimi,去拿40床的贝复剂过来给孩子喷上一喷。”

“得嘞!”Kimi应声回答。

刘娜捧着记录本继续一一做着病情汇报,“第二个床位上是个溶血性贫血的娃娃,这位家长着实有勇气,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G-6-PD缺乏。说是孩子一岁多,应该可以耐受,便是吃了蚕豆试试。最后,他母亲的实验结果证实:严重溶血!急诊收到时,小孩儿已经贫血性休克。输了两单位血下去才缓过来。目前血红蛋白90,溶血已经基本停住,呼吸、循环均稳定。现在家长终于获得了一项重要的医疗常识——这种疾病是终生带病!”

“总结的故事不错!”杨主治和刘娜算的上师徒关系,连说话的行为方式也是臭味相投。要知道博士临床期间,刘娜可是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路学习下来。杨主治查看过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看了孩子的尿色也转为清黄色,交代一句,“下午便转到普通病房,打电话问问血液科有床位吗。”

上一篇:姐姐对不起 下一篇:当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