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大佬:她只想暴富/穿越八零成大佬(92)+番外

作者: 琅绣 阅读记录

之前那间办公室的门也就是虚掩着,不时传出里面人的说笑声:“现在这些农民啊,一个两个都不安分,想进城都想疯了……”

“可不是,削尖了脑袋想考招工,我们自家孩子都还等着顶岗呢,哪来那么多位子拿去给他们招工!”

“女的就一心想攀高枝儿嫁进城来,也不管对方是瘸子是麻子,我妈她们那条街上,有个打了快三十年光棍的瘸子,前不久就娶了个乡下婆娘。

上次我回娘家的时候撞上一回,啧,村头村脑的,真是再没见过那么土啦巴叽的人了……”

“刚才那个过来办事的不就是个乡下女人,我看她家户口本上就她和她女儿两个,也是想进城想疯了吧,一个女人居然当了个体户……”

“你懂什么,人家这叫走一步看三步,进了城机会就多,万一就逮着一个城里男人嫁呢?”

“哎,你们说,她怎么可能买得起城里的房子啊?我瞧着还是清河街上的,不是什么城边边儿的,现在的个体户都这么挣钱?”

“那是现在管得松了,都是一群投机倒把的家伙,低买高卖的,也不知道国家怎么想的,居然放任个体户存在,要我看,就该像原来那样,割掉这些资本主义尾巴……”

李心兰的脸色有些难看,安幼楠挽住了她的手:“妈,你别听她们尽在那里瞎胡说,自己没本事,以后她们也就是拿着那点死工资过日子,一眼血地看我们大口吃肉,大碗喝汤!”

李心兰其实是听着生气,被女儿这么一说就给逗笑了:“妈不信她们的,阿乾都说了,现在国家允许我们干个体户呢,不然的话,也不会出那个落户的政策了。”

李心兰是昨天晚上接了电话以后,跟徐大娘那里闲聊,她家二儿子刚好回来看望徐大娘,听说她在做小生意,顺口就说起了这事。

李心兰当时就心动了。

她自己是个农村户口也就算了,如果能把安幼楠办成城里的户口,去了学校也不怕会被人笑话什么柴火妞、村姑什么的。

徐大娘也鼓动李心兰:“只管拿了户口本和房本子过去问问,问者不相欺嘛,如果能办成农转非,以后你们就是居民了。”

所以今天李心兰才跑过来了,只是没想到事情没办,还白惹了一肚子闲气……早知道她就一个人过来了,省得女儿跟她一起在这里吃冷风。

先前进去找政策的男子拿了一张有些发黄的报纸兴兴头头地走了回来:“同志,找到了!你看看,当时都登在报纸上了。”

李心兰赶紧想接过那张报纸,那人却拿着不放:“把你手上那两个本子给我看看,我帮你看看是不是符合政策?”

李心兰想也没想地刚要递过去,安幼楠冷不丁插了一句:“符不符合政策,还要看房产证的吗?”

见李心兰的手又缩了回去,那人讪笑着把报纸递了过来:“这不是想帮着你们看看嘛,也能给你们解释解释。”

“谢谢,我们还是自己先看看,我们能看得懂的。”安幼楠接过了报纸,一眼就在头版头条找到了那条政策。

报纸是1984年的,原来早在三年前,国务院就下发了一个《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报纸上写得非常明确:“《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及时办理入户手续,发给《自理口粮户口簿》……’”

冤家路窄

安幼楠默诵了几遍,把那份通知记了下来,将报纸重新折好,还给了那人:

“谢谢你了。我想请问下,既然有这个政策,那为什么所里不给办呢?现在所里不管辖区落户这些的吗?”

那人有些尴尬地笑了笑,看了李心兰一眼:“这个……所里管是管辖区户籍的,不过一直都没办过这个,应该是要去局里办吧。”

有政策却没办过,是不是就像刚才那样,都是一句话“办不了”,就给推到县局里去?至于县局里办不办得了,他们这边就不管了。

还“为人民服务”呢,明明就是在推诿!安幼楠在心里吐槽了一句,笑着继续问了一声:“那,请问去县局的话,要找哪个股办理这项业务呢?”

“户籍股,应该找户籍股吧。”男子连忙答了一句,看向李心兰笑了笑,“同志你贵姓,住在哪?要不我帮你们去局里问一问这事?”

“我姓李——”

“妈,我们今天下午反正有时间,还是我们自己去吧,也省得麻烦别人了,让这位叔叔耽误自己的工作帮我们跑这事,那多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