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有点难[八零](77)

作者: 花易语 阅读记录

当天夜里刘淑英听到院里有开门的动静,立刻穿上衣服跑出去看,只见张大花一人回来。她走过去疑惑的问:“妈,我爸呢。”

“直接去Z市找白婷进货了,你们俩真是一家的,都非要定那1500的屋子。”张大花抱怨完转身进厨房倒热水洗漱,让刘淑英回屋睡觉。

“爸他也太着急啦。”刘淑英跟进厨房说。

“能不着急吗?每天睁眼房租就50啊,我的亲闺女哎。另外那个院子,一个月才50。”张大花看着刘淑英叹气继续说。“在那边你爸给白婷打电话订货,白婷说现在发货要年后才能到,给我们直接发春装。你爸就想先去背点回来,能早卖一天是一天。你赶紧回去睡觉,一会儿再冻着。”

刘淑英还能说啥,哦了一声就麻利的回屋睡觉。

刘淑英第一次发现自己父母居然有如此强的执行能力,他爸能直接从S市去Z市,她妈也能在两天内将家从A市整个搬到S市。

第二天一大早,张大花同志就冒雨出门跑小学和托儿所办完转校手续。

下午又带着仨孩子一起拜访项博文和冯青,告诉他们搬家的决定,顺便将新家地址给他们,请他们有空一定要去坐坐。

冯青抱着刘淑英说了半天话,又将一本贝多芬的曲谱送给她。

最后又亲自写封信,告诉她要是还想学音乐,可以拿着信去拜访北青学院的同学吴悦,她现在在办补习班。

刘淑英无言的接过信和地址,她没想到80年代就能有补习班的存在。

冯青见她脸上的表情,就知道她在想什么。解释说她同学的水平很好,这两年认识的朋友总想让她帮忙教教孩子,她不胜其烦才想出收钱这招。谁知道来的人更多了,现在除非熟人家的孩子,外面找去的已经不收啦。

刘淑英受教的点头,觉得这也算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啦。又请冯青帮忙跟叶安娜说一声,她会给她写信的。

到这时,刘淑英也才知道冯青他们这边院里的地址:215研究院。

晚上一家人到家后,张大花又指挥着刘淑华和刘晓峰收拾东西,拿家里存下来的蛇皮口袋打包行李。

这一忙就到凌晨,张大花看着主屋中央的十二个蛇皮口袋,想到还有几床今晚要睡就没收拾的被褥头皮发麻。

“妈,要不咱留点东西在这边?像被褥什么的直接去S市买?”刘淑英开口出主意。

“留什么,这么多东西呢,家里就是有座金山也不够你买的。”

张大花让他们洗漱睡觉,第二天天没亮出门去铁路上面打听到可以办理随车行李,但行李价格按斤算,一斤要1.5块钱,张大花想到新买腰花更多的钱,咬牙认啦。

又去借了三轮车,回家见到仨小的直说搬得好,A市这破地方,没一个好人。见他们家落魄了,借个三轮车都要2块钱。

刘淑英就抱着她撒娇,让她别生气,回头去S市开店,一天能挣无数个两块钱。

张大花就抱着她笑得露出牙龈。笑过后又忙着赶火车,她骑着三轮车去火车站办手续。

刘淑英仨人各自背着鼓囊囊的书包,二姐和三哥还一起提着五六十本书的袋子,坐公交去。

一家人坐着下午的火车到S市时,天已黑透,还下着蒙蒙细雨。

刘淑英有些崩溃,张大花这次却没再抱怨,问刘淑英知道路吗?见她点头就拿出房子钥匙和门牌号给她,让她带着二姐三哥先过去。

又掏出5块钱给刘淑华,让他们到地方先吃饭。行李的事情,她自己想办法。

三人就穿过半个城市来到商业街86号,刘淑华和刘晓峰看着三层青砖黑瓦的建筑睁大眼。

“四儿,以后这事咱家?这么大吗?”刘晓峰惊讶道,两日来因搬家产生的不安消失,只剩下对新住处的兴奋。

刘淑英点头将钥匙给刘淑华,让她开门,她这个身高根本不可能够得到门锁。

进门开灯,一楼除了几根立着的柱子外空空荡荡,一眼望去有一百多平米。地上干干净净,一看就是有人打扫过的。

刘晓峰抢先钻进后方挂着布帘小门,又夸张的跑出来嚷嚷:“二姐、四儿,你们快来看,好大的厨房。”

刘淑英她们进去一看,挨着后墙的地方是一排五个灶眼,三大两小,最大的直径超过1米,最小也有50厘米,中间是一排三米长一米五宽的白色大理石桌案。

刘淑英光看这些,脑子中就浮现出一群穿着旧社会大褂的人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

厨房左右两边都有门,三人先将左边的门打开,发现是储藏室。又去看右边的门,里面是洗澡间和卫生间。

又一起上二楼和三楼都看一遍,每一层都有一个卫生间和四间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