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理寺卿的小锦鲤(382)

作者: 余一尾 阅读记录

她现在仍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小姑娘。卫珩看着面前歪着头同他对视的阮秋色,心里如是想到。

“什么叫想象中的样子?”阮秋色不明所以地眨眨眼睛,“我爹想象我做什么?他不是每天都能见到我嘛……”

第157章 是糖 你比糖管用。

昭鸾公主落水已逾两日。

午后, 时青挟着一叠书信匆匆来向卫珩回报,谁知刚一迈过门槛,便被一只小手揪住了衣角。

“侍卫哥哥……”阮秋色躲在门边, 悄声问道, “皇上是不是很凶呀?”

妄议今上的罪名可是不轻。时青怔了怔, 压低声音反问她:“为什么这么问?”

“每次美人哥哥从皇上那里回来都很不高兴的样子……”阮秋色扁扁嘴, 指了指方才大步流星地进门, 此刻正顶着一脸肃杀的寒气看着案上公文的卫珩,“是挨了皇上的训吧?”

公主落水兹事体大,加之卫珩承诺于五日之内破案, 皇帝便暂缓了回宫的行程,每日在群英殿内早朝, 早朝过后便宣北越使团与卫珩一同商议案情的进展。

方才司录官便将长风殿里发现的那枚足印拓片呈给皇上与北越使团,一并奏报了卫珩昨日的推测——昭鸾公主是被溯江而来的匪徒逼落江中。

众人俱皆哗然。

仅凭一个足印,的确很难让这推测取信于人。只是碍于“铁面阎王”断案如神的名声,众人皆有些将信将疑,一时间无人出面辩驳。

“宁王红口白牙,可真会颠倒黑白。”

殿门外面忽地传来一道讥诮的女声——太后让温筠扶着, 匆匆迈过殿门。

皇帝诧异地瞥了身侧的内侍一眼——他特意吩咐过, 传召北越使团与宁王时,不要扰了太后的清净,却不知消息怎地还是传了过去。

“母后来了。”皇帝心里虽有些不耐,面上却是不显,只站起身来,虚扶着太后在龙椅旁侧的位置上坐下,“午时炎热,母后何不在宫中歇息?”

“此案干系重大, 哀家自然关心。”太后的目光针尖似的定在卫珩身上,“宁王无计可施,便想凭一个足印来编故事吧。都说你有些断案的本事,难不成从前的案子都是这么破的?这到底是破案,还是说书呢。”

太后这话说得刻薄刺耳,却是正中要害——证据。那些存在于卫珩推测中的匪徒,自水里来,又往水里去,并没有在长风殿中留下半点证据。要追寻他们的影踪,是实打实的大海捞针。

时青暗叹口气,对阮秋色摇头苦笑:“眼下王爷的确有些烦心事,所以阮……阿秋要更加听话,可别平添他的苦恼。”

他说着便将小姑娘往门外送了送,示意院中的暗卫照料:“我与王爷有些事情要说,你先去吴酩先生那里玩耍片刻?”

阮秋色扁扁嘴,有些不情愿道:“可我明明很听话的呀。我在这里,不会打扰你们的。”

“不是怕你打扰。”时青摆摆手,随口搪塞过去,“吴酩先生是医治心疾的神医,刚巧王爷挨了训心情不好,你便去问问有没有法子,能让他开心起来,好不好?”

***

“王爷,属下命人细细查过了那宦官罗有德的底。他就生于京畿一带,幼时进宫,迄今几十年过去,父母亲族俱皆亡故,唯余些表侄甥女,多年没有往来。”时青上前回禀。

在找到昭鸾公主之前,要翻此案,最棘手处无非两点:一是罗有德诬陷阮秋色谋害公主之动机,二是有人将公主逼落水中的证据。后者已经无迹可寻,便只能从前者身上入手。

卫珩接过他递来的文书,一目十行地掠过:“既与宫外没有往来,想必财物也没什么进出?”

时青点点头:“的确。那罗有德孑然一身,便是有钱也没处去花。目前来看,亦无人从他的死中得到什么好处。”

“这说不通。 ”卫珩摇头道,“人死如灯灭,若无天大的好处,他怎肯舍了性命去做伪证?”

“属下倒有个推测,不知当讲不当讲。”时青有些犹豫。

见卫珩点头,他才接着道:“王爷可还记得,先前传唤罗有德身边的小宦官时,他曾说‘罗公公是个极看重脸面的人’。他入宫多年寂寂无闻,赶上先皇携后妃来西山围猎,曾于太后惊马时救驾有功,这才在西林苑崭露头角。从那以后,他便时时将这段往事挂在嘴边敲打后辈。”

“此人贪慕虚名不假,可又与此案有何关系?”卫珩难得不解。

“王爷或许不了解,身处底层的人,常常会对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生出执着。”时青道,“对那罗有德,人生种种皆成往事,能为金銮之上的主子卖命,或许是天大的荣光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