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六零致富发家(75)+番外

作者: 大河东流 阅读记录

江景瑜:“合起来三个。”

这一次分到上庄生产大队的年纪最小郑乐英十五岁,郭雪莲十六岁,朱文十八岁,他们三个都不是来自一个城市,但地理位置的是相近,如果要回家的话,他们三个有一大半的路程是一样的,是同省的同乡。

朱文和郭雪莲被顾向恒带去了知青大院安置,让知青大院的队长宋益教一教他们,收拾一下行李过去大队办手续,他就先把牛车驾回去了。

他们两个看到这里住房条件的时候,暗暗松了一口气,看着还是挺结实的,这一路看到的那些房子让他们脸色都白了,比起来这知青大院还是不错的。

男知青住厅子左边,女知青住厅子右边,其他的都是公用的。

现在来了两个新人,合计六个人,这里还住的下。

宋益看着他们:“你们身上带的干粮应该在路上吃的差不多了吧?等会去大队预支一部分口粮,等年底再抵扣,如果不预支的话,还可以跟乡亲换,你们想要怎么做?”

郭雪莲:“我们跟谁换都可以吗?”

宋益愣了一下:“要去跟一些家里有余粮的人家换,有些人家自己吃都不够。”

郭雪莲和朱文都沉默了。

他们人生地不熟的,怎么知道谁家里有余粮?

“当初宋大哥你是怎么做的?”

宋益诚实回答:“我是预支的,也有跟人交换的,都行,看个人情况,就是预支的话,要努力干活,不然等年底不够抵扣,也是要还钱的。”

朱文:“那先预支一部分吧。”

郭雪莲看着灶台:“大家是一起吃饭的吗?”

宋益:“对,其他人现在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我们是分工合作,男同志挑水砍柴,女同志打扫做饭,这里的菜地我们一起打理,收获也是共有。”

宋益说到这里停了口:“好了,回头跟你们仔细介绍,先去大队,别让大队长久等。”

一路上宋益走在路上,也有不少人问宋益这是不是就是新知青,他都回答了。

朱文和郭雪莲看着他熟练的用这里的话跟村民交流,都有些佩服:“宋大哥,你来这里多久了,学这里的话难不难?”

宋益想起自己来这里的时候,脸上有些复杂:“……我来这里三年了,第一年的时候比较难,后来就很快了,跟这里的人多交流,说着说着就会了。”

到大队的时候,宋益看到了江景瑜,有些不自在。

他拜托她帮忙寄信,她推了回来,他明白这是拒绝了,他还没有示好却被拒绝,本来不想再见到她,徒惹尴尬,没想到这个知青亲戚就是她,这也太巧了。

宋益看了一眼江景瑜旁边的女知青,这是她表妹,真的有这么巧就恰好分配到外公所在的地方吗?

不过是家里的一份爱女之心罢了,有家里人重视,都是下乡,生活是不一样的。

郑乐英多看了几眼宋益,这就是知青队长啊,也好年轻,可能就比她大几岁吧。

江景瑜看到了宋益,没有和他说什么话,也没有眼神交流,不知情的人看了只会以为他们不认识。

江景瑜向朱文道谢:“我听乐英说,你们在火车上过夜的时候遇到了小偷,幸好你警醒叫醒了大家,不然可能就被偷了物件,谢谢你。”

朱文有些意外,连忙摆摆手:“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他有些不好意思,他也没做什么,只是当时恰好就醒了,注意到有可疑人士,喊了一嗓子。

“咳咳。”顾向恒走了进来:“不好意思让你们等,来,把你们的文件拿出来……”

江景瑜他们先到,先办。

江景瑜也问了:“大队长,下地这个怎么安排?”

三个年轻知青一起竖起耳朵。

顾向恒:“刚来,今天先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明天开始吧,你们之前应该没有下地经验,先做一些简单的,宋益宋同志会带一带你们,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多问,不怕做得慢,先做得好,然后再来追求速度。”

江景瑜:“乐英也是跟知青大院一起行动对吗?”

顾向恒:“对。”

他问郑乐英:“你要预支口粮吗?距离下一次分粮食是年底。”

江景瑜:“她暂时先不用,等有需要了再来预支是可以的吧?”

顾向恒表示明白:“可以,好了。”他把盖好章的文件还给郑乐英。

郑乐英:“谢谢大队长。”

他们到的时候是早上,现在回去就可以做午饭了,走在回去的路上,郑乐英突然想起一件事:“咦,大家刚刚都在家,请假了吗?”

江景瑜:“我爷爷请假了,其他人还是下地了,中间抽空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