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为大秦续波命(255)+番外

作者: 戚君犯上 阅读记录

而新律、度量衡、文字也都稳步推行。因为新律有九章,渐渐的便被称之为“新律九章”或者“九章律”。

南征大军亦传来喜讯,首战大捷,连克东瓯、闽越。一扫六国的虎狼秦军,面对百越各部亦是有睥睨之势。

张良自邯郸归来,我在府中为他设宴接风。一个月前我让萧何又组织了一次考试,这一次应试的人比上次更多,于是现在府内的门客达到了近千之数,相当热闹,甚至有几分当年文信侯吕不韦时的繁盛了。

我坐在主座上看下面推杯换盏,应付着一波波来敬酒的人,杯中换成了水,倒也不怕喝醉失态。只是此情此景令我想起很多人,信陵君、吕不韦还有战国各种昙花一现的人,如今都变成了坟冢。

宴会的另一位主角却似乎和我一样心不在焉,张良坐在我左下首的位置,擎着酒杯应付来道贺的众门客,只是偶尔闲下来时,他望着场中的目光充满追思。

追思?当年的韩相府邸想必也是这般热闹吧。

我心里叹了口气,举杯道,“先生,如今我府上还缺一位家宰,不知可愿屈尊?”

张良神态自然地跟着举杯,仿佛他刚刚根本没有出神。

“相邦大人抬爱,良愿效劳。”

沉稳了很多,初见时出言不逊的少年仿佛已经是另一个人了。

两场考试下来,我这相府的入府考试也算是天下皆知了,也许时机已到。

第183章 所谓科举

翌日,我将科举制一提,就像往热油里泼了杯水一样,大殿里瞬间炸了锅。

“这是亡国之策!陛下!”

“若这样就能封侯拜相,那置我大秦百万浴血厮杀的将士于何处!”杨端和声色俱厉,看着我的眼神充满愤慨,“昔日六国便是只将那些奇淫巧计之辈奉为上宾,结果也只能败在大秦铁蹄之下,前车之鉴犹在,请皇帝陛下三思。”

“隗相邦,如今我大秦本就有学室可供官吏子弟学习律法,学成可为吏,郡县之中缉盗捕凶便也足够了。你欲行这科举之制,究竟意欲何在?”

我望向出言的王绾,“王丞相问的好,其一学室只考校秦律,并不涉及各家,譬如诗书礼义、数算历法、匠作农商等,科举则不同;其二学室只许官吏子弟进入,六国多有能人志士不能为大秦效力岂不可惜?”

“六国之人,为这些不知是不是怀有异心的六国之人,寒我大秦将士之心,隗相邦之意,在下实在难以理解。”

是王贲,我抬眼望过去,蒙恬北上驻军边境,如今留在咸阳的将士中,通武侯王贲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的态度很多时候代表着秦国这群军事贵族的态度。

王贲的表情还算平静,仿佛只是觉得疑惑等着我解答而已,并没有如杨端和那般言辞激烈。

我亦是平静地回望他,这些将会迎来的质疑我心里早有准备,是以不慌不忙地开口,“各位应知,天下归一,如今除了南下百越北上平胡,已无战事,商君的军功爵制能用到的时候已是越来越少了。陛下行郡县之制,御策海内,这是前所未有之事,昔日周王亦不过亲自治理王畿之地罢了。大秦如今急需治国抚民之良才,这天下良才,正如天下至宝,何分六国旧地,合该归属皇帝陛下。”

“好。”嬴政突然开口应道,然后朗声笑了几声,“相邦言是,朕既为天下之主,这天下有才之士尽应为朕,为大秦效命。隗卿,朕即命你主开科举士,为朕量称这天下良才。”

我抬眸与他四目相对,隔着台阶冕冠,但我能感觉到他眼中的笑意,心中更加坚定,俯首领命,“诺,臣遵皇帝陛下旨。”

这一次即便是有嬴政的支持,科举制的推行也不如新律一般顺利。好在我如今边上有萧何张良两个能打的,倒是给我省了不少事,尤其是萧何,在与各官署打交道方面简直是长袖善舞。

既然是全国的科举,而不是入相府的小考试,那么自然要有县试、郡试,层层筛选。一时各郡县的文书堆满了案头,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层出不穷。直到我和萧何张良等一干门客熬了几个通宵,将科举制度完善公布到各郡县,才算完事。

深夜的章台宫如往常一般灯火通明,我低头看着章奏,看完每本之后往里面夹一张便签,然后分门别类放好。

“啪”我将一本章奏拍到那一摞高高的本子上。

“怎么?”嬴政因我的动静抬头望过来。

我揉了揉额角,指这那明显高出一截的章奏堆,“这些全是弹劾科举制,指责我的。”

最开始几本看着还觉得有趣,但多了不免令人烦躁。

嬴政起身走到我的案几前,拿起最上面一本看了看,“这些都退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