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家制造(385)

作者: 千萌 阅读记录

这些结果可不只是为名气,更关系到向国家申请研究经费的生存问题。

虽然现在季椽只是跟在李院士身后学习,研究经费不需他操心,但将来他出师后独自开展研究项目时,在科研界累积的成果和名声才能让他轻松获得研究经费,而不需要汲汲营营,到处跑关系找门路。

另一边的宋冀宁是直接被导师要求上台发表一项研究,陈院士很相信自己看中的这名学生,直接对他说:“不要藏私,拿出你的真本事来,要对得起你在苏联的留学生活。”

他们至今都以为季椽和宋冀宁的所学源自苏联留学时期,倒是让两人省了很多解释的麻烦。

下机后有专车来接,入住的酒店也是主办方安排好的,在这期间李院士和陈院士把季椽两人留在酒店里写论文,他们自己出门会友,回来时便告之已经拿到研讨会上的发表名额。

季椽和宋冀宁也已经讨论好要写的技术。

季椽有很多想要提前在这个时代宣传的军工技术,但过去鉴于他普通人的身份,没有办法拿出这些研究。现今不同了,单是一个“第二核武”研究员的身份,便不会有任何军方怀疑他的技术来历有问题。

这么一想的话,想要提前公布在这时代的技术感觉好多,比如战场电磁环境对未来战争的重要性、无人作战系统、智能警卫系统,陆地自动化操作指挥系统等等,都是前世季椽曾参与或阅览过的技术,哪一项都能给军方武装上升一层战斗力。

谨慎的思考过后,季椽选择以战场电磁环境为论文内容。毕竟自华国研究出电磁脉冲武器之后,明年就是美国,紧跟着俄罗斯、欧洲也在这几年相继研究成功。数年之后,电磁脉冲武器就变成大国都拥有的常备武器,这时候抢先一步,至少能抢先十几年。

宋冀宁没有季椽考虑的多,他只是单纯就自己的学识,选择了导弹制导的研究。最近跟随陈院士学习爆炸力学,又参与了导弹发射的实验,让他受益匪浅,有不少想法。

论文是临时赶的,但内容不是,经验不是,实验数据也不是。自初中开始便参与各种实验,使他们都养成了随手记录数据和实验结果的习惯。如今不过是把笔记本上的资料整理汇集,再以论文形式写出来罢了。

由于是军工界的技术研讨会,尽管大家并没有那么严肃,但开展时还是很正式。会场直接就在一所国家研究院内,出入有士兵把守,进入时的审核也极为严格。

不过进入会场后,却发现内部其实很轻松,甚至有那么点儿自助餐会的意思。

“季椽,跟我来。”李院士领着季椽去见他的好友,宋冀宁也被陈院士带走。

两位院士的朋友,在科研界自然身份也不低,季椽和宋冀宁得以认识了不少研究院的院长和教授。待到发表会开展时,季椽和宋冀宁轮流上台发表自己的新研究。

他们在台上演说时,有人私底下问两位导师:“这论文内容真是他们自己研究的?你们有没有帮忙?”

“确实是他们自己研究的,我看到也吃了一惊,没想到我们日常进行实验时,他们考虑了那么多。”

“那就太了不起了,这两篇论文回头让他们给我,我要发表到军事报上,让军部的人好好参详参详。”

尽管口头夸奖两人,但待到研究发表结束,学者们为难起来可一点不心较,各种质疑接踵而至,好在两人回答得有理有据,众人心服口服。再提起季椽和宋冀宁的名字,便不由自主带了尊敬,要不是他们年纪尚轻,还未拿到博士学位,大家都愿尊称他们一声季博士、宋博士。

通过这次研讨会,季椽和宋冀宁正式在科研界站稳脚跟。

台上的交流会仍在继续,季椽和宋冀宁发表的研究不过是小菜,各位院长和教授发表的研究才真正是军工界大事,讨论个两三天都有可能。这时候年轻人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想听就去旁听,饿了就去吃自助餐,顺便跟其他同龄人交流。

宋冀宁和季椽没有因为学者们的夸奖而自傲,两人很认真的旁听了好几项发表会,关于远红外线、人机工程、装甲装备,甚至空军士兵的心理健康研究等等,他们都认真的旁听并做了记录。两位导师早就跟朋友们结成小圈子私聊去了,两人却直听到饿得不行才离开。

暗中观察他们的学者们羡慕的问两位导师:“你们收的这两个学生到底是哪找来的?”

李院士低声笑道:“别人不清楚,你们应该知道我们前段参与了什么研究吧?”

问话那名学者立刻压低声音:“第二核武?”

“这项技术,和苏联的那群研究员,全是这两名学生从前苏联带回来的。”

上一篇:魔教入门指南 下一篇:影帝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