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种在手腕上的矢车菊[各种穿](70)+番外

作者: 梵叶 阅读记录

这个时候,温安才对凯利安的状态放心了,他眼里终于恢复了之前的光彩。

……

温安呢,也重新投入到了高三复习的紧张行程之中。

远离学校的一周过得很轻松,重新回来的时候,温安是抗拒的,去的第二天便是考试。

这个考试算是立马将她拉回到了状态之中。

温安从第一名的宝座上退下来了,前三名也没有她的身影,第一次,温安拿了全级第五。

老师倒是表示理解,叫温安来办公室简单的鼓励了一下。

……

凯利安第一次跟着唐文行做的课题是关于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会去采访一些在外的华人,或者有中国长居史的德国本地人。

这个时候,凯利安已经拆了石膏,腿脚虽然不便,正常走路还是可以进行的。

他没有担任什么重要的职位,基本都是唐文行带着的研究生对别人进行提问或者记录一些重要的信息。

凯利安存在大多是以凑热闹或搬运劳工的角色。

这天,他们采访的是一个有中国旅居史的德国老太太,前期调差发现,她是有长达十年的中国居住史。

年轻的时候她跟着父亲去了中国,她从有记忆开始一直到上大学之前都在中国生存。

“我对于中国,是由一种接近于家乡的情感的。”

在那个小女孩询问的时候,老奶奶眼泪眼眶里的泪水打转,满眼都是回忆,而这句话,她是用中国话说出来的。

凯利安好像听懂了,但是和自己认知里的汉语好像有些不同。

之后听唐文行说,才知道这原来是中国北方的一种方言,和现在中国的官方语言有些相似,但是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而之后老太太的说出的故事,是让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些动容。

“我的初恋就是一个中国人,现在,我不记得他的样子了,但是他说过的那一句话,还有说那句话的场景,一直在刻在我的心里。”岁月给她带来的痕迹,除了脸庞上的沟沟壑壑,还有说话时的从容。

“那个时候,我的父亲因为一些原因,必须带着我们会德国,但我不想离开,坚持想要在中国将大学读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老太太抬起头,回忆着,缓缓的继续说道:“我们第一次相遇是在一个书店里面。”

这句话瞬间将所有的人拉到了那个时代,而大家也从一个故事的记录者仿佛变成了一个故事的见证者。

女孩在书店里找寻自己想要的书,男孩也在逛着,两个人走到了同一片区域,扫荡着同一个作者的书,不过作者的其中一本书只剩下最后一本了。

两个人就因为这件事情而结缘,那个相遇的下午,两个人在旁边的咖啡厅谈论了一个下午的这个作者。

再后来,他们会一起去剧院、公园甚至舞厅,他们相识相遇相爱,相约一起去考一个大学,一起规划人生,甚至连之后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但一切都在女孩父亲带她回国的时候戛然而止。

走的时候,两个人交换了地址,约定之后要通信,但没过两年,战争开始了,寄来的信越来越少,最后直接没有了。

女孩后来在德国工作、结婚、生子,慢慢变老,男孩给他留下唯一的东西,就是一条项链。

“我甚至把他的样子都忘记了。”太太不禁老泪纵横。

经过解释才知道,在结婚的时候,丈夫发现了自己的男孩的信件,他将所有的信,还有关于那个男孩的东西都毁了,包括照片,唯一留下的就是见到女孩之后,她从来没有摘下来过的项链。

但最后还是要回到中国文化这个话题。

“那么您对中国文化的印象是什么样子的?”一个黑短发的女孩问道。

“中国文化?那个时候我遇到的中国,是一个崇尚西方文化的中国,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底蕴。”说到这里,老太太温和的笑了笑,“他们有一种西方人没有的特质,拿Nick来说,他说话的时候温文尔雅,会看着你的眼睛,仔细倾听,时刻保持者一种谦卑的姿态。”

“中国文化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它不卑不亢,却能包容一切,它底蕴深厚,却不骄傲自矜。”这个时候,老太太的表情有些夸张,“尤其是那个时候我的一个中国朋友,她实在,我的天哪,她甚至从来没有高声说过话!吃饭的时候都是小一口一小口的,而且她和我一样大,会的东西却很多。”

“真想再去一次中国啊!”老太太脸上一脸怀念的说着。

“那您知道您小时候去的那个城市叫什么名字?”在一旁的凯利安突然询问道,用的是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