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里老家(239)

作者: 文字之家 阅读记录

村人形容他「非凡作捣的料」「净做不掇榫、没者也的事」「一世人做了两世怪事的人」。

我母亲生于1937年,还没出生就丧了父,长到7岁时又丧了母,18岁嫁给了我的父亲。

父亲非凡作捣,他的事无论大小、顺挫,都轰轰烈烈;

母亲大字不识一个,无论有理无理,从不争辩声张,只会隐忍死做。

由于自身局限,再加上天灾人祸,父亲折腾的事几乎都失败了,他和我母亲两个人拼命劳作了一辈子,不仅没能把那个家拖上岸,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父亲这个当家人「吃了苦跌了鼓」,遭村人嘲笑、被家人埋怨,他无从解释抱怨、没有哭诉放弃,而是忍辱负重、坚韧前行,用完了最后一口力气、一瘸一拐地走完了他那艰难潦倒的人生之路。

我从初中开始我就住校,与家聚少离多,每次回家主要是为了学杂费和生活费。

那时的我,心里的真实想法是: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费,我根本不愿意去面对那个家。一度以来,我也很怨恨父亲。

我觉得是他让我经常交不起学杂费、付不起生活费,是他让我在面对同学们带到学校里来的好菜时抬不起头,是他让我在学校停电时没钱买蜡烛点灯看书,……

我因此几度提出退学,若非因体魄不够健壮,绝不会被他赶回教室。

后来我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研究生、……我回家的机会和在家里呆的时间越来越少。

自我读大学开始,每次我回家,母亲都会准备供献、香火、纸包等,于当天晚上让我在家里请祖宗,请完祖宗后是一家大小吃团圆饭,把出嫁了的、分了家的都叫来;

第二天下午,她要让我去父亲的坟上祭拜。

村里的人无论是和我父母同一辈的,还是和我一辈的或是比我小一辈的,看到我回来了,总是老远就笑着和我打招呼,问长问短,最后总少不了要夸赞我几句:“像你真好啊,不用做粗、不用挖泥刨土”“当军官真要得哇,又威风又洋气,吃穿住都用部队的。”

「还是要读书呀,看你坐办公室,日头不晒、雨不打,一身养得细皮白肉的,几多舒服啊」。

听到这些话时,我很想跟他们解释我的生活并不像他说的那么好,也没那么值得他们羡慕,但每每话到嘴边都被吞了回去。

一些老者往往会在与我交谈的最后对我说:“你家老子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了不起人物”“以你家老子的精灵,要是调到现在,那他就不得了喽。”

「你家老子母真是吃了一盆子苦的,还好你们几个都争气,他们的苦没白吃、吃得抵」。

老人们的这些话,总让我感觉非常难为情、非常羞愧,总能引起我很多回忆思考和假设猜想。

真正让我对父亲「顿悟」的是汶川大地震。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处于午休时间,当时我似醒非醒地躺在床上,突然感到剧烈摇晃震动,我立马反应过来,喊了一声“地震啦!”就一骨碌地从床上翻下来,衣冠不整地跑了出去。

我是第一个跑出楼的,在我之后有一两个同事像我一样衣冠不整地跑了出来,大多数同事则从对摇晃不满和不解中慢慢地反应到地震上来。

在这个反应觉醒的过程中,他们穿上了衣服和鞋子,有少数几个是抱着笔记本电脑跑出来的。

我们几个先「逃」出来的,特别是我这个最先「逃」出来的,成为了单位和同事们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谈资和笑料。

地震来时,以最快的速度跑出楼去,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选择,先出去的人肯定比后出去的人活命的概率要大得多,但往往会因为「逃」得太快而致准备工作没做好。

父亲与周边乡村人相比,他过早地意识到「地震」来临并且迅速地跑了出去,然而他觉醒得太早、起跑得太快,导致准备工作严重不足而连续栽跟头。

虽然他的事业失败了,但他无疑是一名英勇无畏的变革者和开路先锋,附近乡村人醒悟后,纷纷甩开臂膀沿着他探明的路大踏步地前进,生活过得蒸蒸日上。

其实,我的生活虽然如村里人说的那样「不用做粗、不用挖泥刨土」,但也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真好」、那样「威风洋气」,也没有「几多舒服」。

我和我的爱人是在网上认识,然后一步步走到结婚的,我们两个人都是背着读书时欠下的债,离开农村走进城市生活的。

我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被人看好,我们的家庭起步于一起还债;

我们长期两地分居,直到我转业离开部队,我们也有过分歧,但我们始终没有改变当初「不能变」的承诺。

上一篇:嫁妆 下一篇:这一刻,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