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活就是狗血八点档(51)

作者: 薪尽自然凉 阅读记录

直到现在,她也不相信这两个人会分开,他们让她这个不相信永远的人都认为有些人是该一辈子在一起的。

“真的一点挽回的机会都没有了?”

袁本将换下的电话卡扔进垃圾桶里反问:“我袁本说分手,还有机会吗?”回首看她的目光凌厉决绝。只是恐怕他自己也不明白,这话到底是在对谁说。

在这个仍然残留着夏季燥热的城市里,袁本的手机显示屏闪着开机的光芒,那原来是许窦逍的爱车,可现在只是普通的风景照。

第二天,袁本向组织提交申请要求进修。

在这一年的夏天,他们分手了。

一向决绝的袁本,不回头。

很多时候,所谓的决绝在命运的碾压下往往不堪一击。

比如袁本,无论他当年是怎样铁了心要离许窦逍远远的,最后还是屈服于贫穷的铁拳,流落街头和借宿前任的空房子,还是选择后者吧。

各位看官说了,找家里要点钱过渡一下嘛。

不要小瞧一个三十岁男人的自尊心啊,他们能够在外面低三下四委曲求全,但很难回到家里伸手找父母要钱,尤其无法面对爸爸不赞同的眼光和妈妈心疼的询问。

不过,还是太奇怪了。袁本对着卫生间的墙壁自言自语,我怎么就答应了?还是走吧。

就在这个时候,袁本的手机响了一下,提醒他接受新消息——网站的投稿回应。

没有通过。

袁本不死心的又发了一条。

土园:“我自己还是很喜欢这个故事的,想把它写完,请问能怎么修改一下?”

编辑:“上周确认的审核消息,不太记得是哪篇,你把故事再发我邮箱一下吧。”

袁本积极操作,焦急的等待回应。

编辑:“是这个啊,故事看起来很累,情节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土园:“是写法的问题吗?如果我换一种写法会不会好一点?”

编辑:“你平时都看什么网络?”

网络?袁本工作之后基本不看网络,他的阅读体系里最接近的是《东晋门阀政治》和《王氏之死》,他想了想,在实在想不起任何一本三年内的流行网络之后选择了诚实。

土园:“我平时看侦探比较多。”

土园:“还是比较老派的那种……”

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柯南道尔,袁本在心里默默补充道。

编辑:“我们是做网络的,你的这个题材不是很适合。”

土园:“还有没有修改的空间呢?”

编辑:“不建议修改了,你可以多看看这类题材的网络。”

袁本本来还想问问如果把「王与马共天下」改写成可不可以,后来觉得是在自取其辱,于是作罢。

土园:“谢谢,我会多看看的。”

他干脆坐在客厅的地上用手机看起了网络上同题材的点击榜,他一个个点开,看简介、看目录、看开头,再乖乖的退出来,承认自己是个在网络文学领域里是个废人。

他平时也常听中文出身的同事点评网络文学,听了一些词汇,譬如「金手指」、「玛丽苏」等等,便自认为掌握了一些文学的创作规律,结果现实又给了他一记直拳,他连看都看不下去,怎么可能写的出来。

虽然他在单位里也是靠笔杆子为生,但大多是写学术论文、策划方案和项目报告,常年利用专业性的词汇和大量看似落地实际浮夸的方式将芝麻大的东西夸成西瓜,在领会精神和迎合政策方面是一把好手,但要想让他写出「感情」来比登天还难。

其文字之局限性广为流传,甚至有「让袁本写散文,最后会得到一期人民日报」的说法。

这个说法,他本人是不太服气的,毕竟在学生时代也是搞过创作的人(他选择性的忽略了那可怕的点击率)。

当经济危机到来时,他很自然的想到了靠卖字为生。

结果他发现自己写知识普及不够通俗、写历史缺乏想象力、写热点评论过于中庸、写网络文学连门都摸不着,可以说是全面失败了。

袁本少年时代的精神导师之一是舒国治,尤其喜欢他懒懒散散、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觉得理想生活就该是“容身于瓦顶泥墙房舍中,一楼二楼不碍。不乘电梯,不求在家中登高望景,顾盼纵目。

必居于有四时之地。冬日瑟缩,倚炉火漫度长夜;夏日挥汗,炎炎午后正好瞌睡连连。”

这使得他对名利都没有太大的企图心,学生时代靠家里,毕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又都和热爱赚钱的许窦逍在一起,基本没有感受过什么人间疾苦,即便是分手后的两年,由于他物欲较低,没有意识到存钱的重要性,直到今天生活给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才明白舒国治之所以能够不工作、睡懒觉、在街头巷尾晃荡、度过理想的下午,不是因为心态好而是因为有才华。

上一篇:念你如狂 下一篇:他是他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