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535)+番外

作者: 大漠风铃 阅读记录

尽管这些外国影片的观众,都是大院子弟或者大单位的职工,算得上是这年代的“上流”,但这些观众十有八九都是不懂外语的。

正是因为这样,当开放的春风来临时,时代也在进步,英语课重新进入学生的课程表中,会英语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开始追求原汁原味的影片。

中华语言当然博大精深,但世界文明不止中华一家,每种语言都有它的魅力。

译制厂的工作十分认真细致,翻译遵循信达雅的黄金三规,可不管再怎么细致,终究是二次加工。

配音演员的声音,也不是演员的原音,不管配音演员做得多好,都不能撼动经典名片的原音地位。

所以,当观众有能力看原声电影的时候,译制片就开始流失观众了,后来甚至因为长期不变的配音方式,到了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时,夸张的译制腔甚至被玩成了梗。

如果配音演员在这条路上死磕到底,路只会越走越窄,结局就会像前世一样,从黄金时代再次进入寒冬,观众在前进,译制片被留在原地,而配音演员跟译制片绑定,也会成为时代的眼泪。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那就需要让配音演员的声音,成为角色的原声。

因此,配音行业发达的岛国,很多配音演员同时也是演员,在影视剧中出境。

然而,电视剧演员的男女主角对颜值有一定要求,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配音演员能参演的角色。

而且,有的配音演员性格比较内向,可以接受在屏幕后用声音尽情演出,因为不需要露脸,可一旦面对镜头,就会变得紧张,因此并不是所有配音演员都会选择这条路。

能适合所有配音演员的拓展渠道,一是要让他们的声音成为角色原音,二是他们的角色是主角,三是不需要配音演员露脸。

在这个年代里,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就是美术片和广播剧,尤其是广播剧。

美术片的放映需要一定条件,比如需要放映员和放映机在场,提前布置场地和通知百姓等等,而这个年代电视机还未普及,百姓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得最多的是广播,连农村里很多人家门口都装了红星小音箱,用来听广播。

在未来几年,译制片的潮流将席卷全国,电影的片段也会以声音的形式,以广播为媒介,向百姓听众播放。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英语还未普及的年代,译制片的配音演员声音成了很多人的童年,在国内甚至比电影演员的知名度还高。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会引进更多的电影……”

李潇潇心想,确实是越来越多,最开始因为量少,所以大家都精心打磨,到了后面因为工作量多,而且配得多拿到手的收入越多,有的人开始沉不下心,为了赶工而放弃质量。

她托着腮,指腹轻轻地抚过钢笔上的刻字。

这种将电影片段放在广播里播放的形式,其实也有点接近广播剧。

可做出这个举动的,是电视广播中心,并不是译制厂主动。

也就是说,译制厂并不负责推广,只负责译制,毕竟这才是它的本职,如果要制作广播剧,这是超出了它的职责范围。

李潇潇知道,对于她来说,难的不是制作广播剧,而是怎么说服译制厂考虑配音演员的前途,同意在这方面投放人力物力,而且还要跟电视广播中心进行对接,让那边在广播中播放。

如果这两步都没问题,那广播剧的制作问题也不大。

译制片的片段当然受百姓喜欢,但全新的故事同样有吸引力,因为十年的封禁,很多年轻人没看过四大名著,或者其他一些名作家的作品,如果将它们改编成广播剧,并且由百姓熟悉的声音为角色配音,它的受欢迎程度不一定比译制片差。

毕竟,爱看电影的人多,爱看书的人也不少。

两年,她需要在两年时间里完成这些,否则很难进行下一步。

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李潇潇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比起其他会场,配音演员的会场并不算热闹,因为人本来也不多,加上虽然国内电影拍摄火热,但译制片还是内参片,受众数量并不会因此解禁而变多,只是看完之后不需要再批判了,可以表达出对影片的喜爱。

可仅仅只是这一点变化,就让很多配音演员高兴。前路仍旧有很多困难,可所有人脸上都带着期待和喜悦。

会议中场休息时,其他译制厂的配音演员都跑过来,跟李潇潇打招呼握手,表达自己对她的话剧的喜爱。

相应地,当散会后,李潇潇在餐厅吃完饭,文工团那边也有许多战友摸了过来,将她拉回去,婉转地劝她留下。

上一篇:十米之内,原地飞升 下一篇:卫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