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好男人培养系统[快穿](1584)

作者: 甘米儿 阅读记录

季淮摇了头,视线转变了方向, 其实他盯上的是不远处“华侨商店”, 那里面可卖着不少好东西。

外头卖不到的东西, 尤其是进口商品,里面都有。可惜, 这个地方不是谁都能进,进去里面不仅要花钱买东西, 还需要“侨汇购物券”才能购买。

而这“侨汇购物券”就已经是稀罕物, 首先必须得有华侨的家人或者亲属给国内家人寄钱, 国内会根据所汇金额,发放相对应的购物券, 简称“侨汇券”, 凭此券购买规定的物种, 此外还有严格的规定, 只能少购,不能超过。

他从“华侨商店”门口走过时,还往里瞅了好几眼,里口大得很,放着一排排商品,但除了店员就没人。

店员都无聊得打哈欠了。

季淮也没停留,背着背篓继续往前走。

收购站很大,收各种东西。他走到收购药材的地方,人也不少,前面还排着队,站在他前面的男人粗壮黝黑,手上提着一个袋子,拎得很紧。

季淮并没在意,从背篓里拿出他用布包好的沉香,跟着往前走。

“是什么?”收购员问前面的男人。

“鸡肠风。”男人回着,又问,“今天收购价多少一斤?”

收购员拎过去称,“十一块八。”

“那还行。”男人很满意。

“二十三点五斤。”收购员算着,“两百七十七块三。”

她的话音未落,季淮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盯着那些被倒出来的东西,一种被晒干的药材,为黄褐色。在缝纫机只有一百多一台的时候,农民下地干活一天的工分只值几毛,两百多块可以算是一笔巨款。

到底是什么药材,这么贵还有这么多?

前面的男人拿到了一小叠花花绿绿的钱票,快速点着钱,再三确认后,这才离开。刚走不远,旁边也有几个男人围上来,看样子是在分红。

“你呢,卖什么?”收购员问季淮。

“沉香。”他递过去。

收购员快速说:“今天四块一毛一两,先上称。”

“嗯。”季淮站在一边等着,目光还是盯着那一袋药材,疑惑询问,“刚刚那位大哥卖的是什么药材?居然采了这么多,太赚钱了。”

鸡肠风是什么药材?他还真没听说过,应该是当地的别称,而他都在城里长大,也不认识这些药材。

收购员没抬头,“是巴戟。他们是专门上山挖,每隔几天就来卖一次,都是搞副业的。”

农民上工干活只挣几毛钱一天,有点手艺和门路的人不愿意干,所以会去搞副业。所谓搞副业,就是每个月给队上交一笔钱,就可以不用上工,去做自己的生意。因各个村的工分对应价值不一样,上交的钱也不一样。

少则几十,多则几百。

“我说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巴戟。”季淮笑。

巴戟是一味中药,补肾壮阳降压除湿……也可以在熬汤中加入一些,美味又保养身子。

收购员:“二点五两,十块零二毛五。”

季淮从她手中接过钱票,道了谢后往一旁走。

刚才的几个男人已经分好钱,在他们旁边还放着几把专门挖土的锄头,他们装好钱,收拾了一番,拿着布袋提着水,又拎着锄头走了。

“巴戟。”这两个字在季淮唇齿间流转,他眼底沉思,掉头往黑市去。

现阶段,很多东西的买卖除了去收购站,其他地方一般不允许交易,动不动还有巡视队会来,抓到还会被安上个投机倒把的罪名,饶是如此,还是会有人铤而走险。

这不,黑市上卖着各种东西。

“豆腐豆腐,卖豆腐。”

“吃糕点吗?来一斤?便宜的。”

“刚摘的冬枣,新鲜的。”

……

季淮没来过黑市,也是想来看看有什么好买,淘一淘。

逛了一圈,大多都是粮食,只有工人会买这些粮食,村里的农民都是自给自足,不会花这个钱。

“布票要不要?”有个瘦瘦的男人凑到他身边,压低声音问他,见他有点读书人的样子,又说,“书票也有,要不要?”

季淮听到后半句,还真停住了脚步。

见他有兴趣,瘦猴咧开牙笑着,“高考已经恢复了,现在书店的书可紧张得很,据说明年报考的人比今年不知道多多少倍,你想要多少书票,我就能弄来多少书票。”

“侨汇券有吗?”季淮反而问了这个。

他当然知道书票多紧张,越是紧张,他就越不能表现出来急,不然就要被黄牛收割,趁机抬价。

“侨汇券?”瘦猴挑眉想了想,反问,“你要侨汇券干嘛?书票不要吗?参加高考啊,上大学,毕业后吃国家饭!”

侨汇券稀有,但他们倒手不怎么赚钱,因为这券就相当于通行证,买东西又不抵钱,尤其是进口商品,一般老百姓不买,少有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