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128)

作者: 星海灿若 阅读记录

至于“珍妮机”时知只听过故事,是说把纺线车踢倒了有的灵感,它可以一次纺出多根棉线,具体什么样子她不知道,要改进到满足时知的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时知没把这个想法告诉崔教授,她爷爷也是个“一生要强”的人,这会正开心呢,还是不打击他了。

崔教授心满意足后又去庄子了,今年春耕又要开始了,这会儿也没时间再带着工匠研究,而且时知的及笄礼也要到了,这是家主府的头等大事,时知和崔教授都要抽空去安排各项事宜。

时知的及笄礼是清河早就期盼已久的事,这代表他们的继承人终于“成人”可以行使更多家主府的权力,当然了也要尽到更多的家族责任。

很多大祖房的族人早早就回到了东武城准备观礼,小卢氏已经提前把给时知准备的及笄礼物送来了,她已经不适合再来清河,但心意总要送到。

族老们甚至早早就开始和崔教授讨论起流程,这些年很多人都担惊受怕就担心他们的灶女夭折了,现在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时知的及笄礼插簪者把原本的女性长辈换成了崔教授,她的身份代表的意义不同,家族期望也不同,族老们当然明白崔氏的灶女不是个普通女郎在家相夫教子,真要那样他们才要哭出来了。

时知的及笄礼场地定在了家祠,这是崔氏宗子才有的待遇,当天一切规格安排崔汶都是再三确认无误后才放心的。

各大世家都送来了贺礼,就连长安熙兴帝都凑热闹送来一份儿,且不说这次及笄礼是继承人的要格外重视,就说因着崔氏人少这礼就得格外重些。

原因很心酸,每年各大世家本来就有着复杂的姻亲关系,这婚丧嫁娶的人情往来上崔氏家主府都是做“赔本买卖”,好不容易清河有次大活动了,各大世家的亲戚们表示这及笄礼不往重了送他们都不好意思,每年净收崔清老东西的礼也挺同情他的哈。

及笄礼当天崔氏家主府宾客满棚,族人来了次大集合,除了实在无法赶回的族人能来的都来了,感觉这次比祭祖都热闹。

时知穿着繁复的及笄礼服,头发简单梳起没有一丝首饰,伴着唱喝祝词给祖宗和来宾行礼,最后崔教授亲自给她插上白玉簪。

崔教授看着孙女肃声道:“今日为尔取字时知,愿尔无论何时何地皆能秉持本心,清明高洁,不愤不迷。”

“谢祖父,崔氏时知莫不敢忘。”时知恭敬行礼,这是她前世的名字,爷爷明白这个名字对她的意义,所以还是给她用了。

崔氏阿蓁两岁时由父亲崔灿名崔臻,今日及笄由祖父崔清取字时知,过了今天后世人皆知崔氏的灶女正式成人了。

第66章 已修文

及笄礼过去后时知就立刻跑去了牧场躲清静,没办法家主府上门拜访的人成倍增加,崔教授都受不了了也跑到庄子上继续忙春耕的事了。

后来祖孙二人被烦的没办法了,直接让人放出消息,就说家主找高人给时知批过命,不到双十不能成亲,否则有早夭之相,并且不利于子嗣。

这话一出不管大家信不信的,总算是拦住那些想让她尽快成婚的人了,时知感觉压力山大。

这个身子虚岁才十五,现在就成亲生子是真的怕她活久了吧?

时知理解那些人大概是被崔灿的英年早逝弄怕了,可是他们就不知道女性继承人要承受怀孕生产的危险?

别说此刻时知压根没有心思成婚就是她有,也不可能为了什么家族子嗣去成婚的,婚姻又不是配种!

崔教授收到了三老爷的来信,信中虽然没有催促但也是提醒时知的婚事要早做安排,毕竟那么多人惦记,难免不会夜长梦多。

崔教授很无奈,他又不能说他其实做不了孙女的主,何况他也不希望孙女太早就成婚生子那太危险了。

回信时崔教授只能以“灶女婚事必须慎重”为由搪塞过去,同时也表示他们得把风险分化,崔静海幼子崔四郎已经年满六岁,崔教授想今年给他在族谱上记在嫡母名下,所以让崔静海给四郎以嫡子的身份取个名字,然后好上族谱。

越州

崔静海收到兄长回信后出神了很久,人就怕脑补过头,他以为兄长延迟时知的婚事是怕再出意外,所以想等四郎大一些再成婚,这样的话哪怕时知成婚生子中途出了意外,也会减少崔氏动荡的风险,毕竟要是留下个幼子幼女那时知的丈夫再“挟天子以令诸侯”,崔氏就麻烦大了。

崔静海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个“炯”字,愿四郎以后能为崔氏和灶女带来光明和守护吧。

崔静海的嫡妻出身太原王氏旁支,她听到丈夫要给四郎聘请先生,今年要正式开蒙读书,她心里松了一口气,四郎名分这件事总算是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