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279)

作者: 星海灿若 阅读记录

这主意一出果真不少人觉得很靠谱,甚至还有很多非常有名望的人纷纷去信给崔教授和时知谏言。

只不过这些年时知威权渐重,她还是拥有一批坚定的拥护者的,而这批拥护者当然对上面这个主意表达了强烈反对意见。

崔女郎为天下辛苦多年,到头来却要为他人做嫁衣,这还有没有天理?

持这两种意见的人都觉得对方是想毁掉崔氏如今大好根基,吵得沸反盈天,民间也是议论纷纷。

诸多思想保守的儒生甚至已经打算去“跪请”了

尽管外面吵得天崩地裂,当事人时知一直闭门不出,她此刻正在带着她的文武属官加班加点儿赶工作进度。

正月初一,崔氏正式宣布立国号华,设理政总府司,统管一切行政部门。

理政总府司设农业、工业、礼法、财税、教育、巡防六司分管各项行政司法事宜。

理政总府司的第一任府司君由时知担任,另设秘书处,协助处理军政要务。

全程一切事项只是发出公告,没有太多预热,等公函传达到各地后,新一期《启智月报》上大篇幅把各部门负责职能详细介绍。

“只有国号,没有爵位封号?”

所有人都被时知这个操作弄懵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操作?

许多听到风声的“卫道士”原本都准备好开喷了,可如今你这是闹哪样?

第140章 一更

时知这个操作让所有人傻眼,“理政总府司”这是个什么说法?

时知表示没说法,不表态、不解释、不承诺,反正政令能传达下去时你们执行就可以。

这个决定出来后,崔教授被崔氏族人几乎包围,可崔教授很明确的表示,他不管政事,天下不是他亲自打得,所以轮不到他管闲事。

就差没明确跟崔氏族人直接说:少管闲事,就算是要找在崔氏继承人,那也是那继承人的事,跟你们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有什么关系。

随着时知立国,荀延也重新把立国的事提上日程,这次他也学乖了,花里胡哨的东西通通没用。

二月初二,荀延于蜀州将登基称帝,国号楚,立原配嫡妻赵氏为后,追封嫡长子荀皓为思明太子,封嫡长女荀皎为昭平公主,次子荀皖为岐王。

景氏以前在蜀州修建的行宫被荀延临时当了皇宫,新朝初立一切只能从简,尤其有着时知这个对照组,荀延也不好意思大肆兴修土木。

荀延的后宫其实也很冷清,除了赵五娘这个皇后就只有几个低位妃嫔,她们都是荀延之前的侍妾。

“娘娘,听说陛下把选秀的事儿取消了。”

赵五娘听了这话浅笑道:“如今百废待兴,陛下为民生社稷殚精竭虑,自然是要以前朝为先,其他的事陛下心里有数。”

荀延子嗣成问题,扩充后宫以后生不出孩子来只会更加惹人非议,还不如做出个情深意重的模样。

“过些日子就要举行亲蚕礼了,盯紧些。”与其整日操心些没用的,不如去多干点正事儿,身边这些人还没转换过身份来。

赵五娘在考虑培养一批宫中女官协助自己处理各项事宜,她以前的陪嫁终究无法满足她今后的身份需求。

清河

对于荀延登基立国这件事,时知依旧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发表过态度,就好似这与她毫无关系一般。

然后她身边的文武属官就有些琢磨过味儿了,关于这种问题时知应该是想要低调处理的,很快时知身边就再没有讨论关于这些问题是声音了,多年养成的习惯,一般时知这种态度那必然是已经有计划的。

今年旱情比去年稍微好一点,但情况依旧严峻,总府司大部分精力全都在赈灾和科学推广玉米种植上,也的确不适合现在讨论这种敏感的事。

秋收刚过,时知就收到北境同时来得三封信,信的内容大同小异,陇州、朔州、嘉州如浮萍飘荡十几年,他们也该落地了。

“秋粮入仓的事让农业司全权接手。”时知考虑再三决定亲自去一趟北境。

北境四州正式并入华国版图这不是小事,很多问题都要谈妥,同时针对北境以后发展方向也得有个章程。

慕容舒之前来过很多信件,说他爹慕容猞老将军在考虑退休,嘉州交接的问题让时知考虑考虑。

时知之前没正式立国加强灾情问题一直拖着,可如今情况已经是必须要解决的了。

内乱暂停,边军自然要重新接收。

嘉州的位置注定是要归入华国,但是西关两州其实之前并没有明确态度,虽然说他们和时知已经有多年情谊,若无意外应该会愿意并入华国。但很多事并不是绝对的,时知前些年能感觉到西关对她的那种复杂的防备心情,一直到靖州之事后西关军对她的隔阂才算逐渐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