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秦始皇后(319)+番外

天下太平这几年,全国各地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刑徒的百姓高达几十万。

原本这些刑徒可以通过参军洗刷罪名,但如今无仗可打,这群数量庞大的刑徒就成了秦朝安稳的隐患,甚至仍旧持续不断地在继续增加着数量。

当务之急当然是要改良秦律。

但除了对秦律的修改之外,秦朝还急需一种可以取代军爵制的选拔人才制度。

林阡对此的意见是:“开科举。”

是的,林阡虽然知道高考的好处,但并不认为当前环境适合直接推行。

嬴政在听过科举制的具体流程与考试内容之后,对其相当不以为然:“虽然听起来更公平,也确实比现如今的举荐制更优秀,但你提及科举考试内容中,除考上秀才后会有的‘策论’与算学考题比较有用外,其他考题似乎并无太大用处。”

而且……

嬴政皱眉,“如果考试范围只涉及四书五经,不会出现考试几次后就再也找不到考试内容?”

科举并非只有殿试而已,一共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而除了会试与殿试是全国考生都到京城去参考外,县试与府试是在各地县城举办,院试与乡试则都在州府举办。

县试与府试还好,基本全是背诵题,全国各地没什么差别也不需要避嫌。

但院试与府试的考题在每次考完之后都要送去京城存档,以备以后查阅。而只要是送到了京城的考卷,为了防止有人徇私舞弊,已经出过的考题就不被允许出现第二次。

全国那么多的州府,考试的范围又只有那么几本书,最后的结果……

林阡张了张嘴,有些想要反驳吧,却又找不到理由。

她叹了口气,回答了嬴政的问题:“一般王朝的开端出题会比较随意,越是后面的科举,考题就会愈发奇怪,甚至还出现了一种截搭题。”

嬴政好奇:“截搭题?”

林阡想了想,解释道:“就是把一本书的某一句或半句话与同一本书中不同篇章、不同段落,或不同书籍中的完全不相干的两句话凑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

嬴政皱眉:“……”

他本就更希望直接推行林阡之前提及的学校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考试制度,如今听了科举考试的情况后,更是对其毫无兴趣。

林阡解释:“但我们那个时代所用的考试制度其实也是从科举考试中脱胎出来,同样是一级一级地考上去,只是教学内容有所不同。”

嬴政否认:“不,两者并不相同。科举只为选拔官员,而你说的高考并非如此。”

林阡看向嬴政,认真问道:“你真的确定要推行高考。”

嬴政点头:“寡人连学校都准备推行了,为何不直接推行高考?”

林阡无奈:“因为考试内容没有那么多啊。现代的高考一开始不分科,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一共要考九门科目,之后文理分科,文科要考语数外政史地,立刻要考语数外物化生,同样有六门科目。除此外还有音乐绘画舞蹈等等科目……现在的秦朝到哪儿去凑这么多的科目出来?”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群天才碰撞出的知识火花并不少。

可问题是华夏的知识体系并不擅长或者不重视对某一现象或知识背后的原理与根本进行挖掘与归纳总结,根本不成体系,想要发展必须依赖足够多天才的“灵光一闪”,而无法让更多没那么天才的人学习并参与进去。

嬴政陷入了沉思:这倒确实是个问题。

==·不甘·==

但这又不是一个那么重要的问题。

至少林阡提及的语文与数学,是当前就可以挖掘出来的知识,至于其他科目,现在虽然没有已经归纳总结出来的知识点,但完全可以将墨家、农家、医家等对百姓有用的科目塞进去。

而且学生学习的知识完全可以发展进行增减,本就不需要常年一层不变。

嬴政想清楚之后,便立刻叫来李斯王绾并墨家钜子等人,提出了编撰教材的想法。

主要是语文、数学与历史。

王绾对此事还没有太大的感觉,但学习法家的李斯与身为墨家领头羊的钜子对此可不要太高兴。

两人也都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放在了语文上面。

嬴政对此毫无意见:“你们先各自从诸子百家当中选取一部分内容编撰出一本供人学习的教材,然后交由寡人审阅。”

两人对视一眼,而后迅速分开:“喏!”

-

教材尚无雏形,林阡便被嬴政派了个寻找合适地方建校的活儿。

于是这段时间,林阡便开始天天往外跑。

但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且教材都还没有编撰出来,所以林阡也不是很着急。

上一篇:变成小博美了怎么办 下一篇:独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