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想入(194)

作者: 修习 阅读记录

说完,两个人默默地干了杯中酒。

“下雪了,下雪了……”随着几声欢雀,几个清丽脱俗的女生,手拉着手跑到天台上,一起倚着围栏,欣赏夜色中密密麻麻的白点。春日的北京,无论内在还是表象,依旧是寒冬的延续……

别人的注意力,都在这个奖本身。路菲的注意力,却在这个奖的名字。

“这里是图书馆”字面没毛病。院校组织论坛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某个热议话题镀上学术金边。

路菲的重点则在于,这个奖的缩写是“LH”。

那天在台上,镁光灯晃得睁不开眼。她努力若无其事地,保持平静的眼神,目光却涣散得难以聚焦。

“直觉”就像一只不安分的小兔子,总在最不经意的时候,跳出来挠你的痒。她当然知道,自己看不清任何人,但是所有人都能清清楚楚地看见她。

特别是,距离舞台最近的那一排,冥冥之中,有一束灼热的目光,隔着夜色,隔着灯光,隔着人墙,与她在形式上,完成了四目交汇。

梦回之地

返程的机票订在次日晚间。路菲想要回到北卡罗来纳的时段依旧是晚上。白天让人难免多思多虑。眼前漆黑一团的氛围,即使没有浓重的困意,汹涌而来的意念也该偃息旗鼓了吧……

可是她还要在北京度过一个白天。体内那些不安分的因素,总是要找地方发泄。

她知道老爸每天早晨去颐和园的习惯雷打不动。听高兰回来说,有段时间跟李阿姨一起动力更大了。

昨晚的酒劲儿没完全散尽,但她还是挣扎着六点钟爬起来。学校距离老爸家打车怎么也要45分钟。父女相聚至少一小时,所有计划都得往前面赶。

老爸的状态说实话不是特别好。在纽约见过李阿姨,他嚷嚷着回国之前,已经是红光满面的气色。这次看上去精神尚可,却明显黑瘦了一圈。

之前听小表哥讲过,李阿姨的小儿子是附近派出所的值勤民警,协助居委会给社区做了不少工作,为人也和善开明,支持老两口手拉手夕阳红。

可是李阿姨在纽约的大儿子就别扭些,跟那边受到的开放式教育正好相反,阻力恰恰产生在他身上。

儿媳妇在国内有个干爹,70多岁年初老伴刚去世。仨儿子全在澳洲定居,近旁一个照顾的都没有,交给小保姆吧,又怕人家惦记那点儿家产。

原来两口子回国时,一家人相聚吃饭,干爹见过李阿姨本人。50多岁的年纪,刚从单位社群部退休,苗条优雅,能言善道,温柔体贴,不像她这年纪的女人,要么精明世故,要么婆婆妈妈。

一顿饭吃下来,儿媳妇约略看懂一些。李阿姨自然得装着什么也看不懂。可是自从干爹死了老伴,儿媳妇不止一次提过撮合他们俩人的事儿,李阿姨就不能再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毕竟活了几十年的人,知道钱这种东西买不来快乐,年轻时并没贪图过,老了更不可能惦记这些有的没的。话虽如此,所谓资源对自己来讲分文不值,但是对儿子的前途可能会不一样。

也算有点小私心吧,她一直想让当民警的小儿子调到经侦。省得一年到头风餐露宿不着家。自己再怎么伸手帮儿媳妇,毕竟不如老公来得熨贴。

老年人的感情,也是需要尊重的,或者说更需要尊重。他们本来就不自信,更害怕来自外界的非议。等等散散,过了一生。不能得到祝福的幸福,对他们而言只是多了一层负担。

路菲想过以什么样的名头,把老爸重新接回美国,除非告诉他有小早这么个小孙女的存在。可现在名不正言不顺的,她都没搞清楚状况,要怎么向老人家介绍小早的亲生父亲是谁?

老爸能像自己这样不问缘由,只站在对方的角度,希望她快乐就好吗?父母和子女的感情不对等,不只是子女做不到父母那样的深切关爱,父母也做不到像子女这样尊重彼此的边界感。

路菲把这次回国带来的三只箱子当中的一整只留在了家里。里面全是给老爸买的换季衣服,各种维生素和深海鱼油。

吃着路菲顺路买的早点,父女俩挑了些日常能聊的话题。最后她忍不住拐弯抹角地绕到最关心的问题:“爸,前段时间是不是有人来探望过您?”

“哦,是的,你说巧不巧,人家是大老板,李重的老板……世间怎会有这么巧的事?以前听李阿姨说,不是你的领导吗?还是我听错了?年岁大了不中用啊……不管谁的领导,那真是好人啊,托李重捎来一堆东西,还说如果这里住的不舒服,将来在香山给我租一个房子……”

“李重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