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他爹(快穿)(39)

就在行礼收拾得差不多,萧二娘准备叫上大姐一起离开的时候,萧皇后猛地跳了起来,拔腿就往外跑,边哭边跑边嚷嚷,“我不信!陛下怎么能丢下我!没有我,谁肯给他好处!”

一听这话,萧二娘再不留情,飞身一脚,正中亲姐后心。

眼见亲姐应声栽倒在地,她站稳后招呼内侍和宫女,“把皇后打包捆起来,一会儿抬出去,省得她再碍事。”再转头居高临下地盯着她姐姐,厉声道,“别真比我打晕你。还皇帝?皇帝早带着那点禁军从北门逃了,祁琅桓带着六皇子跟着靖王走了,德妃等妃嫔也有家人接应!你且用你脑子想一想,若非宫里乱了,我如何这样闯进门来?你到了现在还不醒悟,不知所谓!”

萧皇后此时被裹得严严实实,想说话都有些费力。

鲁王点了点头:所以刚才那一耳刮子不是偶然。二娘颇有其父之风,他越看越是顺眼……

他忽然醒悟:我这是动心了?刚才看她打人就觉得很投脾气了。

我鳏夫,二娘和离,不是挺合适的?

鲁王再看萧二娘眼神都变了。

萧二娘压根不知道鲁王打起了她的主意,她此时被亲姐姐气得脑袋嗡嗡疼,她只要一想起在南方带兵平叛的老父亲……就心疼得不得了。

要不是大姐把家底挥霍得不成样子,爹爹何至于这把年纪还要出征!

但此时不是说话的时候,她努力平复了下心情,看向鲁王,“王爷,咱们走吧。”

鲁王痛快道:“好。”

宫中侍卫大统领是宗令,副统领就是鲁王。

所以皇帝一开溜,鲁王立即就知道了,他懒得揣摩皇帝这怂货的心思,只知道皇帝极度不安,这个时候一定是带着他能使唤得动的部分禁军,躲到京郊大营里瑟瑟发抖去了。

他把二娘她们送回承恩公府,就和宗亲和重臣们商量如何退敌,总不能真让靖王白捡这么个大便宜。

不过经此一役,皇帝纵然不被废,也不会再保有多少实权。

在承恩公大门前和二娘道别时,鲁王表情颇为柔和,“晚上我再上门拜访,等我。”

萧二娘目送鲁王上马带着亲兵匆匆离去,才一脸狐疑地问,“他这是发什么疯?”

二娘身边的嬷嬷都是过来人,一眼便把鲁王的打算瞧出个差不离:国公爷宝刀未老,还老而弥坚,国公爷的姑娘什么样的贵人都配得。

二娘望向嬷嬷们,瞬间了然。

她感觉这次天下大乱不至于,但皇帝只怕要换人做,鲁王示好图什么还用说吗。

她想了想一点不觉得意外,也不觉得……为难或者厌恶:还算坦荡的鲁王可比又当又立的皇帝强太多了。

想起皇帝,又不免想起她大姐。

二娘瞥了眼被裹成蛋卷的大姐,特地嘱咐嬷嬷们不要松开,先让大姐反省一阵子再说。然后她对着正小心翼翼盯着她看的珠珠伸出了双手。

小公主珠珠年纪不大,却很懂事,她知道姨妈只会罚母后,不会真伤害母后,就晃晃悠悠地奔着姨妈扑了过去。

然后就让她姨妈一把抱在了怀里。

在场的管事亲卫嬷嬷和丫头们都笑了。

听说国公爷战果的他们心如明镜:国公爷不在家的时候,这个家是大少爷和二姑娘说了算,且轮不到吃里扒外的皇后娘娘做主。

傍晚时分,回乡和族老们商议的萧大郎也带着五百青壮归来——萧静州老家就在京郊,距离京郊大营驻地不远。

其实从皇帝令靖王夫妇和离,并迎前靖王妃米氏入宫的时候,大家便猜得到靖王未必能忍下这口气。

此番“乱军”忽然集结且颇有组织,也颇为高效地冲向京城,明眼人谁看不出怎么回事?只是在这些明眼人看来,皇帝和靖王争锋相对,甭管谁胜谁负,他们依旧是权贵,当然,适当防备也不能省了。

因此京城外紧内松,萧大郎仗着老爹的面子,很容易就把经过一定训练的族人们带进了能容纳大几千人的国公府。

安顿好族人们,萧大郎就去内院看望二妹和外甥女珠珠……至于亲大姐,不好意思,他和二妹想得一样,先让痴情不改但被皇帝果断丢下的大姐冷静冷静再说。

见过珠珠,萧大郎和二妹说了会儿话,便回房去给父亲写信。

另一边,靖王等皇帝开溜,便派人把祁琅桓接回王府:如今他都懒得遮掩了。

祁琅桓哄了会儿儿子,把儿子交给奶娘,才觑着心上人的脸色问,“你究竟怎么想的?”

心上人趁乱弄死皇帝,威逼宗室,自己当大权在握的摄政王以及让她当上太后,跟心上人自己做皇帝,再将两人多年情意公之于众……这两种情况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