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他爹(快穿)(404)

在旨意和阳父棺木送到阳家的那天,阳父的父母和族人们便默契地想要逼死阳氏的母亲,当时阳氏的母亲正怀有身孕。

若非阳氏的母亲机警,见势不妙,求助于竹马,她非得在在丈夫灵前“血溅三尺”一尸两命。

阳氏的母亲逃了,阳家人本想顺水推舟,给阳氏的母亲扣个“私奔”的黑锅,却被护送旨意和棺木的官员阻止了。

在这位官员的建议下,阳家挑了个相貌身段与阳氏母亲有几分相似的女子充作阳父遗孀。官员承诺会好生替阳家遮掩,他要先帝封赏给阳父的田地的一半。

没错,这位胆大包天的官员就是德妃的亲弟弟。

德妃的亲弟弟也是泰和帝伴读之一,只不过他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如阳父更得泰和帝青眼。

他会乐见阳家人办出“绝户事”而主动包庇,原因在剧情里写得明明白白:嫉妒,他嫉妒阳父。

而德妃得知亲弟弟究竟做了什么之后,不管母亲几次入宫怎么跪下哀求,都不肯为这个死有余辜的弟弟求一句情——为欺君且全无悔意的弟弟求情,她还没疯,也不想死!

然而德妃心明眼亮,不代表她的家人也能拎得清。

德妃的母亲还有德妃的弟媳、外甥和外甥女也因此恨上了德妃,在若干年后明明看见楚王派去的杀手对晋王紧追不舍,他们也选择见死不救——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报还一报而已。

只不过短短三个月后,他们便在大牢中被灌下了鸩酒,德妃外甥还是蘸着自己口鼻溢出的鲜血,在桌上连写了三个“悔”字。

总之这自以为是的一家子在大牢里死了个整整齐齐。

扯远了扯远了,反正就是阳氏手里有能证明她身世的关键物证,至于人证……阳氏跟她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泠境从覃静州手中接过边缘烤得焦香的鱿鱼,“只要让皇兄见到阳氏,别的就都不用管了。”吃完鱿鱼,她又说,“吃这串鱿鱼之前,我想的是让阳氏在婚礼上亮相,现在……我觉得宜早不宜迟。”

覃静州在烤盘上又煎起鱿鱼,还烤了几块鹿肉,“有劳。”

泠境靠在覃静州的肩头得意地笑,“不客气!”

吃饱喝足的泠境第二天就进宫找哥哥“告密”去了。

泰和帝正在批奏折,等妹妹坐到自己手边,他也放下朱笔,“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找我什么事?”

泠境也不含糊,“这回我可不是为了我自己……不全是为了我自己吧。”她全然不卖关子,“哥,晋王请封侧妃的折子你看了没?”

请封侧妃和请封世子的折子一样,不是密折。

泰和帝不觉得妹妹知道晋王请封侧妃折子的内容有哪里不妥,“他没有为尔氏请封,你的驸马找你来说情了?”

泠境翻了个白眼,“哥,你也忒小瞧他了,不过他的确求我件事,先不说他求了我什么……哥,你知道晋王折子里的‘杨氏’是谁吗?”

泰和帝连自己宫中的女人都没认齐,怎么可能记得住每个儿子的每位枕边人?不过妹妹都这么说了,他也好奇起来,“怎么说?”

泠境严肃起来,“哥,我前天偶然见了这个‘杨氏’一面。她像极了哥哥你的某位故人。”然后她直接揭晓了答案,在哥哥的允许下,用她哥的毛笔在一张雪白的信笺上写了个“阳”字,“晋王可能不知道阳氏的身世,所以他把阳氏错写成了杨氏。”

阳这个姓氏可太少见了!

被掀起尘封已久记忆的泰和帝一刻也不想等,吩咐自己的心腹大太监,“去趟晋王府,把阳氏带来。”

领命而去的心腹大太监比泰和帝大了三岁,可以说是跟泰和帝一起长大,君臣相得至今:他自然也是见过阳父的,且……阳父的音容笑貌还能历历在目。

半个多时辰后心腹大太监便回来复命。泰和帝还没见到阳氏本人,只看心腹这恰到好处地表露在外的激动之情,他就知道:没错了。

饶是泰和帝做了心理准备,真正见到阳氏的那一刻,他都不免动容,“你长得真像你爹。”

至于阳氏手中的关键物证,就是阳父给阳氏母亲写的家信。

阳父得知妻子怀孕十分欣喜,在信中提到他为孩子准备了名字,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大名还是乳名他都想好了。

泰和帝看完阳氏奉上的书信,确认这些家信正是由他为救驾而早逝的伴读书信。

同时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他特地问过阳家人阳父究竟有无子女,而阳家人的回应很干脆:没有。

凭泰和帝的脑子,怎么能想不明白阳家以及德妃之弟欺君的缘由!他当机立断,下令禁军出动,先把德妃的亲弟弟捉拿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