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1920)

作者: 三羊泰来 阅读记录

晚上,周书仁回来说了交换的物资,竹兰小声的道:“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

周书仁,“嗯?”

“东北边境不是聚集了两国的百姓,而且还在持续增加,哪怕两国没心思,这些百姓迟早也是事。”

“皇上不会允许两国百姓入境。”

竹兰用手指点了茶水在桌子上画着,“你说在边境挖沟渠如何?又或是建城墙。”

“建城墙难。”

“那就挖沟渠,日后是边境的防线。”

利用了劳动力,还消耗了劳动力,边境的异国百姓想闹都没力气,而朝廷需要付出的饿不死人的混合饼子。

竹兰又道:“人饿极了什么都干得出来。”

“这事不能我提,也不能容川去提。”

“那你想让谁提出来?”

周书仁也用手指沾了水在桌子上写了梁字,“既然在东北驻守过,他最合适。”

竹兰竖着大拇指,“好人选。”

周书仁需要好好谋划下,梁王缩在王府他见不到啊,所以还是绕不过容川,眯着眼睛,他要合计合计。

几日后的蕲州,昌廉听着汇报,又看了看名单上的前三个村子,示意衙役下去,“大人您看?”

知府大人,“派人暗地里去查查,本官不希望有弄虚作假的事情。”

昌廉不觉得有假的,只是心里感慨,依照朝廷的办法救灾,村子和村子间的差距很大,以宗族为整体的村子效率最高,还能去帮其他的村子,这就是宗族的优势。

而以杂姓存在的村子,哪怕一条心也比不过,还是上不了榜。

昌廉是下乡走访过的,想了想道:“大人,您看不如将以宗族为整体的村子和杂姓村子分开排行?”

知府大人反应过来,也感慨的很,前几名会得到奖励的救灾物资,有的村子急需,而有的宗族村子并不紧迫,“好,分两个名单。”

昌廉笑着,“知府大人是为民的好官,百姓都称赞着您。”

知府大人脸上有了笑模样,“我只求蕲州日后能风调雨顺,百姓能安居乐业,至于我的一些虚名不重要。”

昌廉心道,嘴角不上翘会更有说服力。

昌廉从府衙出来,溜达回了府门口,还没下马车就闻到了汤药味,下了马车一看,还有不少百姓端着碗排队,走到娘子身边,“最近几日辛苦你了。”

董氏,“不辛苦。”

昌廉问,“还有多少药材?”

“没多少了,这些日子天天煎增强体质的汤药,家里的药材要空了。”

昌廉,“没了也好。”

董氏随着相公进宅子,“知府大人家没了药材,现在熬制的是姜汤。”

“知府大人也不容易。”

董氏却有些来气,“咱家为了不越过知府大人,没捐多少药材,知府娘子想要好名声设了药汤棚子,咱们府上也跟了,她自己有多少本事不知道,药材没了还上咱们府说酸话,听着就来气,怎么,还想让咱们府上送过去一些药材?”

昌廉拍了拍娘子的肩膀,“好了,何必与她一般计较。”

“如果不是知府大人是个好的,我懒得搭理她。”

昌廉,“咱们没了药材就关了棚子,你也就不用听到酸话了。”

“嗯。”

京城,周书仁几位重臣陪同皇上一起接见各国使臣,周书仁觉得昌义也挺适合搞情报的,真探出不少底,各国使臣还不知道其中出了叛徒,一个个看完交换的物资折子,全都愤怒脸,嗯,有的人装的挺像。

皇上无视了使臣的愤怒,指了指折子,“上面就是我国要换的东西,我国要选的东西不多,先换的先得粮食。”

众使臣,“!!”

这还不多?从贵重金属到禁止买卖的资源,上面罗列的十分详细,详细的让他们怀疑是不是清楚他们国家的存量。

周书仁得到皇上的眼色,接话道:“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地广但耕种面积并不多,最近几年我国人口增长快,我国也十分的缺粮食,本侯掌管户部万分不舍拿粮食出来,可谁让我国乃礼仪之邦,本侯咬牙筹了一些粮食,粮食真不多。”

第1556章 宅斗

皇上赞许的看了周书仁,“去年我国因为粮食短缺也饿死了不少百姓,朕甚是心痛,今年全国节俭度日只为省粮食给百姓,正如周侯所言,我国能拿出的粮食不多。”

所以先换先得,别犹豫了。

周书仁摸着胡子,心里是激动的,为啥,因为十多个国家的使臣说的是汉语,这回都不用翻译了,可见这几年十分用心的学汉语。

唯一让他不高兴的,各国使臣交谈的时候还是用自己国家的话。

皇上稳坐钓鱼台,现在这年月,谁有粮,谁有绝对武器,谁就是老大,皇上不急,如果不是各国使臣一直催,他还想继续拖延一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