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绛珠双生(109)

作者: 篱宁 阅读记录

郁明浅笑:“我也不过是稍稍偏好此道而已。”

就各自斟酒喝了两盏,郁明吩咐秋华收视了酒器,她和嫣玉黛玉一同进了屋里。

“我这里许是有些乱了。”记得还放在月牙桌上的诸多调香盘和香笼盒,郁明进门前就先与她们说了。

月门后就看见占了大半的香料,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也不免惊讶。

郁明只带她们临窗坐下,才略微苦笑说起:“从前在扬州闲暇无事,只能鼓捣着蜜香来打发时间,如今就将香丸都带到京城了。”顿了下又道,“你们若喜欢什么香丸,可都告诉我,我给你们调配着。”

“这可不必劳你再费心思了。上次你给我们的那些香丸都还搁在暖炉了呢。”嫣玉就连忙婉拒了。

“这香丸都要合着时节熏来的。寒冬的时候熏上暖羊,很快屋里就暖融融的。”

郁明挑了一瓶秋暖香给她们看,将秋暖香丸置在烧热的酒盏盖上,很快暖香就漫遍屋里。

盛暑初散,秋意未至,暖香反而是不合时宜了。

郁明狡黠笑起:“你们觉得如何?”

黛玉持着团扇轻摇,故意夸张说:“明姐姐不愧是制香大家,若在暑夏燃一粒暖香,这屋子便不能再坐了。”

“小妮子也敢来调侃我了!”郁明就夺过团扇佯作要打她。

开了雕花窗散去屋里浅淡的暖香,又给她们姊妹盛了冰镇酸梅汤。

晚上在徐老太太院里用了晚饭,徐老太太慈和地笑着叮嘱了她们:“若去七夕灯会也无不可,只是要戴好斗笠,要好好同随侍在一起。”

得到了徐老太太的允许,几个姑娘连忙欢喜应下。

“过两日谏儿媳妇的妹妹来京,那姑娘与你们年岁正相仿的;到时候你们同虞家姑娘一起去看七夕灯会。”徐老太太想起此事又说。

谏大嫂子的妹妹?嫣玉骤然想到了姑苏的虞菁,只是菁姐姐不是已经出家做了带发修行的修士吗?嫣玉又还有些不解。

第58章

虞氏的妹妹正是虞菁,她是在十五岁时还了俗。

那年她的父亲病重,想来终究还是舍不得女儿,做主让虞菁还俗。虞菁脱了僧服换上俗家的衣物,在父亲母亲跟前侍奉尽孝;后来虞老爷亡故,虞太太和虞菁除孝后才进京。

许是因着虞菁曾侍奉佛前之故,眉目也染上冷清,仿佛与这尘世格格不入。

虞家母女来到京城,只在城西买了一间小小的屋子住下。只是她们孤儿寡母的没个照应,因从前虞氏也曾在虞太太跟前小住过,担心婶子和妹妹受了欺负,就让自己身边的嬷嬷过去照应一二。

徐老太太得知亲戚来京,自是要尽情分,七夕时请虞太太和虞菁过府吃宴。

郁明和林家姊妹早已盘算好七夕灯会要去城北牌楼,如今再加上一个虞菁也无妨。

黄昏日后才出门启程,大夫人李氏又一番叮嘱。

七夕夜晚的街上很是热闹,灯火阑珊将暗夜映得明亮;几个姑娘戴了斗笠才在城北牌楼下了马车,一行人往牌楼上去。

城北牌楼向来是大家姑娘们灯会赏灯的去处,坐在酒馆上间的临窗处俯视,黑暗中的世界被满城灯火映成红黄的颜色。

“菁姐姐可是初次上京?”黛玉坐在窗边望着灯火处,向虞菁问起。

“大概在很多年前,父亲母亲曾带我上京探亲。”虞菁略一思索就说。

郁明和嫣玉在另一侧说着话,郁明难得滔滔不绝地说起,仿佛已是许久未曾这般欢喜。

“小时候总跟姐姐从家里跑出来看花灯,正好被母亲在门前逮到了,就要被罚抄书。”郁明深思茫然,回忆起少时往事,很是惆怅。

嫣玉安静地听她说着,知道郁明所说的姐姐正是已故的徐三表姐徐郁晴;郁晴在平丰之乱中受到牵连而死,那是最疼郁明的姐姐。

正说着话时,突然听见牌楼下一阵喧闹,在牌楼上看花灯的姑娘们也闻声从上房里探看着。

嫣玉眼尖看到一个浑身湿漉漉的年轻姑娘被从河里捞上来,有一对老夫妇扑上来拉着姑娘哭诉着什么。

“那边发生什么事了?”郁明问起。

“真是可怜的姑娘!”嫣玉低声叹息。

到戌时灯会将散,她们一行人从牌楼下来准备回府,途中正巧遇见盛萍,相互问候。

盛萍见到林家姊妹就露出欲言又止的奇怪神情,但却并未出言就相别过。

回到徐府在老太太院里请过安,突然听见外面传来匆匆脚步声,就看见前院伺候的丫鬟进来禀报:“老太太,陛下圣旨到了,老爷请老太太、太太、奶奶和姑娘们到前堂接旨。”

骤闻圣旨降临,徐老太太连忙带着合家上下待天旨。

前堂已备好香案香炉,前来传旨的却是礼部侍郎彭大人,徐家上下连忙下跪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