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绛珠双生(43)

作者: 篱宁 阅读记录

黛玉也附和着嫣玉的话:“母亲,姐姐说的极是,我和姐姐在家里也能教着琰儿学几个字。况且琰儿一向很是听我们的话,也喜欢听我给他念书。”

琰儿是听懂了黛玉的意思,点头:“琰儿喜欢听二姐姐念书。”

贾敏略一思索,也就笑起来:“这也是好的。等老爷回来再与他商量着,想来老爷也是乐意的。”

柳嬷嬷进来向贾敏请示要在哪里摆饭,贾敏就让摆在前院,便和几个孩子一同过去。

酸甜开胃的酸菜鱼清香扑鼻,还有奶砖、杏仁酪、枣泥糕这些她们爱吃的香甜糕点,贾敏特意吩咐厨房早早准备了。

江碧给她们姊妹盛了珍珠翡翠白玉汤,贾敏又将丝鸡面挪到她们面前:“你们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年岁,都多吃些,难得回到家里。”

“母亲,我也念着家里的吃食,与别处的都同。”黛玉吃着软甜绵密的鲈鱼羹,抬起头与母亲说道。

“旁人听了还以为先生短了你的吃食呢!”嫣玉轻笑道。

“也是让李四太太费心了。”贾敏含笑,慈爱地看着几个孩子,“先吃些笋泼肉面,一会儿让妈妈将糕点给你们带回去。”

闻此她们忙谢过了母亲。

吃过晚饭,贾敏就询问她们姊妹在学堂的课程如何,听后才满意地点点头:“李四太太博采多学,你们能得她的教导也是四太太念着情分;你们姊妹也要记着四太太的栽培之恩,知恩图报。”

姊妹俩应下:“谢母亲教诲,我们谨记于心。”

琰儿从绣帘外跑进来到贾敏身旁:“母亲和姐姐们说话,琰儿也想要听。”

看见幼子稚嫩的面容,两个女儿亦是听话地坐在旁边听着,贾敏不由轻笑起:“你们姊妹也回去歇息吧。待年后老爷就要赴京了,你们也准备着,年后就启程上京。”贾敏展开笑意说道,眸中闪烁着希翼的光芒。

嫣玉猜想,母亲应是也对回京一事很是期盼,期盼着与多年未见的外祖家亲眷再见。

贾敏已是十几年未曾回过娘家,只与母亲兄弟书信往来,也更加深了她心上的思念。

“你们外祖母常在信中问起你们姐弟,她也很是想见你们。”贾敏望着几个孩子,慈和地笑着说。

第23章

案上瓷盘盛着窝丝糖,黛玉吃了几块窝丝糖,就觉得过于甜腻了,只喝了一些热牛乳。

倚月和倚晴整理出从前她们誊写过的字帖,依照嫣玉的吩咐放置在案上。

“姐,琰儿用这羊毫笔应能轻巧些。”黛玉骤然想起,从精致的紫檀匣中取出之前林如海给她的海雕羊毫笔,羊毫笔较寻常的毛笔更为小巧轻便,最是适合初进学的幼童用来誊写。

“的确很合适。”嫣玉接过来仔细把玩着,轻笑道。

黛玉一向疼爱幼弟,提起琰儿便兴致勃勃:“琰儿很听话,我也不担心他闹。现在琰儿还小,我就让他只玩着纸笔,等再长些再学着誊字。我们也是三岁时才学着读书写字,母亲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呢。”

想起她们初在贾敏身边读书识字时,黛玉聪慧向来都是一点即通,但嫣玉懒散,很是让贾敏头疼。

嫣玉见妹妹说得兴起,不由笑起来:“你还说我呢!你对琰儿可不比得上母亲了。”

黛玉气哼哼地撇过头:“姐姐也跟着诗姐姐学得调侃妹妹了。”

嫣玉只揉揉黛玉的脸颊,白嫩的小脸还带着几分稚气未脱,气鼓鼓的模样倒与琰儿很是相似。

竖日琰儿过来要与姐姐们玩,就被黛玉拘在身旁与他念着书。

挑了《诗经》中的一篇朗声念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王风中的篇目《黍离》,琰儿虽是不解其意,也跟着黛玉念起来。

嫣玉听着他们念书,突然发现自家妹子真的很喜欢这类诗歌,她最喜欢的《采薇》和《黍离》两篇皆是讲述战争的惨况。她倒不知是欣慰还是担忧,她的妹妹一向最是聪慧,可是她对于千年以前的故事又能了解多少?历史的残酷,从来不是浮于表面的纹痕,更不是由闺阁少女来解读的美丽传说。

“玉儿。”嫣玉才向他们走过去,看见琰儿又念了一遍,就在琰儿旁边坐下,低头向幼弟问,“琰儿,二姐姐教你什么了?”

琰儿回答得很认真:“二姐姐教我《黍离》。”幼童的声音脆生生的,又带着几分娇软的稚气。

嫣玉笑意未减,只是似嗔般与黛玉道:“别人家孩子初进学都是念《三字经》和《千字文》的,你教琰儿念《诗经》,不但太复杂了,琰儿也不懂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