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撞邪(113)

作者: Aegis 阅读记录

“霍教授还打趣说,这其实很正常,如果人类能在深海里呼吸,闻到的就是这种味道,什么腐殖层、海洋大型生物排泄物之类的。”

“不过霍教授带了什么空气分析器,挺高科技一仪器,说氧气含量尚可,也没危险,可以进。”

“加上我们探索欲在这一刻达到了巅峰,想想看,从未被发现过的战时防空洞,还是德国货!再龟毛的人也挑不出不进去的理由了,我们直接分了分口罩,进去了。”

“前十几米像个大厅,很空阔,感觉能踢一场5v5的小型足球。”

“也不知道霍教授怎么勘探的,他说历史应该没到百年。”

闻言,秦观河眉头掠动:“不到百年?”

白岐玉点头:“众所周知,德国佬统治胶澳租界一共就十七年,一九一四年就被鬼佬赶走了,现在都二零二一年了,怎么会没到百年呢?”

“我们就打趣说霍教授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他带来的小研究生是个好玩的,就问是不是小鬼子建的。”

“但霍教授非常坚持。他说,你看咱们一路走来的地下暗渠,走迷宫似的,一米九的管豹都站立自如,又高又宽阔,与《巴黎圣母院》描绘的下水系统相比都不失色,还有管道上能撑百年的零件、偶尔能看见(我们其他人谁都没看见)的德式符号标记法,明显是德国货。”

“他说,近代史学中一直有观点,说德国佬在小鬼子统战时期,仍在胶澳租界暗中进行活动,以监控同盟一举一动。轴心国内部的政治暗涌永远比艺术作品中来的诡谲隐秘。”

“他兴奋地说,说不定,我们真的发现大货了。这将是前所未有的珍贵史料!”

“继续往前走,就有了分叉口,像是分流人群用的。几个直角拐来拐去,拐的人头晕。”

“不过再复杂,这地形也比地下水系统简略的多。我们就分成四个小队,分头探索。”

“约莫走了十几分钟,四个队伍又自动汇合在了一起,但奇怪的是,汇合后再走了约莫几分钟,竟然到了‘尽头’。”

秦观河皱眉:“这不合理。理论上来说,人防系统至少两个以上出口,确保畅通。”

“是的,”白岐玉说,“当时我们没想那么多,但霍教授说,这里绝对有暗门。他一路走着,画了地图。”

说着,白岐玉停下声音,在照片中翻起来。

不对劲……不对劲……

秦观河的头嗡嗡的疼起来,他似乎太沉浸在白岐玉讲述的回忆中了……

沉浸到产生了古怪的幻觉:有好几个瞬间,他似乎真的听到了潮湿阴冷的滴水声在耳后响起,头顶上是空洞悠长的怪音,还有让人发疯的,萦绕口鼻间的海腥味儿……

是错觉吗?

秦观河看向白岐玉,屏幕冰冷的光打在青年的侧脸上,有种古怪的僵硬感。

观察了这么久,秦观河终于找到了“僵硬感”的来源:白岐玉几乎不眨眼。

或许因为不安、恐惧,或者单纯的“不信任”,白岐玉总是垂着眼睛,很少盯着他或者罗太奶的眼睛说话。

闭上眼,眼前全是白岐玉卷翘的睫毛微颤着,给人以可怜无助的模样。

却也无法看清他的神情。

仔细想来……白岐玉经常露出夸张的“恐惧”:寒战、神经质的睁大眼睛,或者抽搐……

但……那些都是真的吗?

“找到了,我就记得拍过霍教授的地图。你看下……秦弟马?”

“秦弟马?”

白岐玉奇怪的拍了拍怔愣的秦观河的肩膀,后者一个激灵,很惊恐的扭头看他。

“怎么突然发呆啊?是发现什么线索了?”

“没,”秦观河倒吐一口冷气,不着痕迹的擦了一下后颈的冷汗,“你继续说吧。”

“嗯。”

理智回笼后,秦观河冷静的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他很快找到了原因:讲述方式的问题。

白岐玉在描绘青岛之旅时,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听着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但其实人聊天时,是不会加这么多“修饰语”的。

仿口述文风的书面语才会。

白岐玉的语气又平淡,听不太出感情色彩,声音是很标准的普通话……

这样的讲述方式,只出现在两种人身上。

播音员,或者旁观者。

白岐玉是哪一种呢?

秦观河定定的看了白岐玉后颈奇异的硬鳞一会儿,很快转移开了视线。

面前,笔记本电脑上,静静地展示着一张拍下来的笔记纸。

用中性笔横平竖直的画着地图,右下角是比例尺和标注,字体一板一眼,清隽冷硬,一看就是专业学者的手笔。

霍传山简单易懂的勾勒出四个小队“拐来拐去”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