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看不见我们的耳朵了(18)

作者: matthia 阅读记录

“游艇事故受害人衣物被找到”。

我点进去详细看。是昨晚出的消息,那时候我没看手机,所以没能第一时间知道。我不认识其他受害人,所以警方当然也不可能第一时间跟我说这个。

说是受害人衣物被找到,其实也没找到所有人的,只有其中三个人的部分衣物。

衣服并不是从海里捞起来的,而是出现在A市附近一处不对公众开放的海滩上。那个区域不是沙滩,而是礁石滩,衣物似乎是被潮水带了上来,落潮后挂住石头,就留在了滩上。

新闻很短,没有深入描述,也不知道衣服具体是什么情况。

不论如何,反正它们只是衣物,不是遗体。

论坛上传出了很多难辨真假的消息,有人自称认识什么相关部门的人,能拿到第一手消息,说衣服上有血迹,但血液成分不明,不属于衣服的主人。

这东西真假难辨,我也不全信。看了一堆各路消息后我特别清醒,才五点多,也睡不着回笼觉了。

我决定干脆起床出去吧。这个小宾馆确实不太行,房间里有股潮腥味,而且非常湿冷,还没外面舒服。

前台小妹走了,现在换了一个老大爷。他比小妹健谈得多,可能因为我明显是外地人,这又不是旅游区,他实在对我好奇,我退房时他一直问东问西的,我基本都敷衍过去了。

我马上就要出门时,他叮嘱了一句“别去海边”。我问为什么,这次他倒没有夸夸其谈,而是只说了一句“特别冷”。

其实我是打算去海边的。我还没有看过这一带的海,现在去车站也没车,我还能去哪呢。

要找海边也不难。这一带道路起起伏伏,我站在比较高的坡道上,就能直接看见海面在什么方向。天已经亮了,只要看准方向走,很快就能走到。

这里不是景区,没有能供人游玩的沙滩,我当然会注意安全,不会走上礁石滩,只是站在堤上远远看一下而已。

在各类文学艺术作品里,大海这个东西通常有两种常见形象,一个是热情美丽,一个是深沉愤怒。人类要么与它拥抱热恋,要么与它抗争,然后在它的怀中死去。

此时,我面前的大海既不美丽,也不愤怒,它展开一片厚重的深灰色,躺在晨曦的薄云下。

我想起昨天老张讲的故事。故事里那些年轻女孩,媳妇,丫鬟,采珠人,女儿……如果故事是真的,她们应该也都见过这样的大海。

而且她们多半没看过其他关于大海的作品,文学绘画都不太可能看过,现代影视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她们没有见过热情的恋人,也没有见过愤怒的死神。

她们遥望着的一直是此时这样灰色压抑的大海,它稳定而成熟,沉默寡言,微微发出呼吸的声音。

这种大海像什么呢?热情奔放的词汇用不到它身上,它也没有显现出任何暴怒或危机的迹象。

要说它给我的感觉像什么……我觉得更像是城市,就是我住的地方,我家,我生活了几十年的、熟悉的、毫无新鲜感的城市。

如果我是个小学生,在作文里用这种方式来形容海,可能没有几个老师会认同吧。但这就是我此时最真实的感受。

思绪神游时,我忽然察觉到余光中有什么东西在动。

我把目光投向那个方向,依稀看到很远处一个小小的礁石动了。它动几下就停止了。

我继续眯着眼看,太远了,光线也不是很好,看不清。

估计那不是礁石,是什么杂物挂在了礁石上,被水流推着动了吧。

正在我想转回头时,余光又捕捉到了颤动。

我再次盯过去,没错,不是错觉,那边确实有个会动的东西。

它和礁石的颜色差不多,像自带保护色似的,它先是伏在一块大些的礁石后面,左右各探出来一次,又升高了一点,把什么部位探出礁石,然后再缩回去。接着它一蹿离开了大石头,斜着换到了另一块石头后面。

我不知有什么动物会在这一带活动。接着我想到,可能不是动物,是人吧?

应该是附近的小孩子。小孩模仿大人赶海,去海滩上捡东西、挖小螃蟹什么的。

那小孩动一动,停一停,一直是伏低着身体,估计是在挖东西。过了一会儿,他从礁石后探出头来,从这里看不见他的五官,只能看到小小的脑袋,看来确实是个孩子。

他多半也看见了我。我就站在堤上,道路两旁空荡荡的,一眼就能看到这里站着人。

可能是怕被大人发现,他迅速缩回脑袋,换了几个位置。我站得比较高,仍然能隐约看到他。

那孩子沿着礁石缝隙移动,手脚并用,爬得很快。一开始他横向移动,我还以为他是为了躲我的视线,又观察了一会儿我才发现,他没有刻意躲我,而是在以之字形路径慢慢靠近堤岸。看来他是准备上岸回家了。

上一篇:三伏 下一篇:全世界都在猜谁渣了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