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月雨幽梦录(121)

作者: 青黛_金金 阅读记录

寒琅渐起悲声,久不能止,手抓在土里,十指被土中石子割破多处,指甲缝隙中尽是血迹,涕泪交并。哭到一半,寒琅仰天长吟一声“名教误我!”将额头抵在雨青碑上,哀痛欲绝。

雨青在他身后哭得站立不稳,口不能言,几乎崩溃。胡生托住雨青,将她揽在怀中。

寒琅哭声却不能止,先则为泣,后则为哭,再则长号。他泪已流尽,长号渐转为啸,椎心泣血,哀哀不绝,声传百步,渐为穷途之哭,哀如困兽,林中鸟雀闻声而起,惊飞而去。长号数声,寒琅喉咙已哑,望着墓前沉吟半晌,忽又吃吃笑起,笑了数声,一拳垂在空坛之上,酒坛应声而碎,寒琅满手是血,却不理会,大笑到:

“岂云名教误我,是我自误误人!”

说着放声大笑,笑又转为哀号,直至喉咙尽哑,再发不出声音。

雨青已哭得透不过气,捉紧胡生襟袖,边哭边向他说:“告诉他……你去告诉他,悲乃不/伦!悲乃不/伦……”说着又喘不上气,只是抽噎。胡生托紧雨青正要说话,忽听墓前“沙啦”一声,寒琅跌坐墓碑右侧,手撑在碑上,坟前荒草又红一片。胡生看去不妙,急急向雨青道:“你好生待着,我去看看!”说着显露身形,抬步向前。

寒琅已哭到再哭不出,坟前兀坐良久,就要起身。才一动,又觉胸中血气翻涌,却不愿弄脏雨青坟冢,急切间左手撑在碑上,借力使劲将身体向右一推,栽在坟茔右侧,血染荒草。他却不介意,随手拿襟袖将嘴角抹了,踉踉跄跄又要起身。才立起来,眼前一阵发黑,身形摇晃,却不知从何处伸来一只手臂,稳稳将他扶住了。

寒琅被胡生扶着,尚在晕眩、目不能视,却觉着一股暖意打后心传来,强心静气、游走全身,顿觉通体安泰,痛病全消。他抬头望去,大为诧异:竟是那时清江遇过的雪青公子。

寒琅虽不知他身份,但方才那股暖流,必是救命之举,当下举手在眉,深深揖拜,道:

“不想竟与先生此地相逢,请受故人一拜!先生大恩,无以为报。”说着又揖下去。

胡生含笑扶起,搀他一臂道:“一声‘先生’何以克当?在下倒要唤郎君一声‘前辈’。你我颇有缘分,区区小事不必介怀。”

前辈?寒琅不解,却不好相问。

胡生哈哈笑道:“敝姓胡,唤我胡生便是。”说完不等寒琅开口,拉住他臂膀道:“方才看兄台过哀了,在下送兄台归家可好?”说着也不客气,拉了寒琅便向外行,雨青默默跟在后头。

归家途中,胡生手摇折扇,含笑直望寒琅,望得寒琅几生尴尬,低头躲避。路过半程,胡生才道: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兄台自是懂的。”

寒琅惊诧抬头,却未答言。

“人既已去,便是‘埋于泉下泥销骨’。活人的眼,不能只在故人身上。”胡生说着盯好了寒琅,“兄台可曾听过一句话?‘挚友业满劫脱,正宜相贺,悲乃不/伦’。”

寒琅闻言大惊,凤目圆睁,就要相问,胡生却一抬扇,不容他开口。

“兄台自非我等庸庸俗人可比,想来兄台意中之人,亦非寻常裙钗。郎君当日同心之志,岂止为耳鬓厮磨、卿卿我我?如今伊人已远,兄台却还活着,故人未竟之志,便在兄台身上。未知生,焉知死?”

一语点透寒琅。他二人同心之志,为的是这世上天然之心、竹林之志,为的是嗈嗈鸣雁,奋翼北游;更为的是这四周的铁壁铜墙,堂上的“椿萱难报”,朝中的“承帱熙皞”。他要活下去,为亲友,更为仇雠,为如意,为母亲、为护长洲一方故地、为给天下清正君子如父亲者拓一片净土。人生如寄若浮,余生难测尚余几多岁月,他既被留下,便不能求死,暂且寄下这余生,留待人间雪满头。

百年后,若还能同雨青泉下相会,那时再诉一世悔恨,忏半生罪愆……

马车停在宋家门首,正是金乌西坠,漫天金红,胡生扶寒琅下车,不等他再相拜谢,转身不见了。寒琅知不可留,反身归家,轻叩门扉。家门一叩便开,启门便是如意、顾夫人含泪望穿,如意望见寒琅,不顾人多,举臂勾住寒琅颈项,埋首襟前,轻唤“夫君”。寒琅被她扑得一呆,立了片刻,面上浮出淡淡笑影,低声道句“我回来了。”抱紧妻子。

宋家朱门终于阖上,雨青痴望两扇漆门,滴下泪来。

终究是别了。

胡生立在更远处默默凝望雨青一阵,而后大大张开双臂,走在雨青面前,唤一句“囡囡”。

雨青望见他模样,心中一暖,却装不理,别过脸去:“这是做什么,光天化日的。”

上一篇:花魁 下一篇:太子爷的新晋女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