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便携式小岛(48)

作者: 牛二黑 阅读记录

然后一身清爽地挖起了蚯蚓。

而且似乎被竹林熏陶出了点闲情逸致,就从戒指中拿出一根竹筒,用小刀削成6小截。再把那些两面都没有“节疤”的一面蒙拴上塑料袋,装入半筒泥土,放进9只肥硕的蚯蚓。剩下的这一面,再用可以透气的布条系上,暂时放入绿色方格中。

这样一来,再等以后登岛‘空动’的时候,那就不用再一条一条蚯蚓的数,而是直接从屋中捎上一个竹筒就行。

省事又方便,干净又卫生。

再然后,顺着那条羊肠小道一直往直,直至无路可走;再择旁门左道,绕过几条小沟渠,越过几堆小土丘,来到江畔。

挖河沙。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约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李小白被白叶拉入过校内的一个环保协会。协会的会长是个露脸狂,曾组织过一次史无前例的虐人活动——让26个大学生一人背一背篓,戴个小绿帽,浩浩荡荡地从磁器口开始拾垃圾,一路拾到了朝天门。

李小白当时还是一个小官,虽然有权利不戴帽子,但像这种“有意义”的活动必须得参加。时至今日,曾经的许多人和事都被时间给漂白了,李小白却清晰地记下了当时的一个细节:石门大桥这一带的白沙又细又软,赤脚走在上面很爽很HIGH……

四年后,人变了,但沙还在。

而且似乎更软更柔了,摸上去,就像梁小婉光滑葱嫩的小手。

李小白打算的是,把它们源源不断地带进岛,先堆在“篮球场”那边的空地上,当一临时的沙滩玩。等以后水泥、石子等材料齐备后,它们随时又能在建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再说李小白戒指里收集的袋子真不少,这下东一袋西一袋的装着,不知不觉间就填满了两个半格子……

就在他用盆子舀着沙,正犹豫着要不要把桶也装满的时候,忽然抬头间的一瞥,头皮不觉一炸——

左前边50米左右的江岸,在一小截燃烧中的烟蒂后,有,有,有一个人!

李小白惊了慌。他倒不是怕对方杀人越货,毕竟自己有三大“神器”在身,江岸又这么大,逃跑自保没问题。可,可自己刚刚无限次地使用戒指,他看到了没有?戒指不是有“秘密”的原则吗,要是被人知道发现了怎么办?“创造者”会不会给予自己什么惩罚,或者直接收回戒指带给他的这一切?

偏偏这时候,那人还往这边射出了一束电筒光。

李小白的心都揪紧了,正打算往右边的江岸匿逃,这时那边终于传来了一声苍老的吆喝:“嗨,那边的是不是王三?”

“不是,不是。”李小白的心稳了稳,放开嗓子回着声。

“哦,哦,认错了认错了。”老人的声音有些颤,听起来年事已有些高:“那你是新来的?网到有好多了?”

如释重负。

果然,他真的没看清自己在做什么;就像哪怕以自己1。5的‘实力眼’,最多也只能看清他那边的大致轮廊。想到这里,李小白不禁心情大好,干脆就往桶里舀了些沙,大大方方地走了过去。

老人多年的沧桑,也不怕被陌生人近了身,只好奇一问:“你说你不是网鱼的,那恁晚了来这里干啥子?”

“厨房自己装修,我来挖一点河沙。”李小白也不是信口胡乱,这种事,他以干不是没干过。

“唵,那你为啥子不白天来挖?像现在这黑不溜秋的,看都看不清楚。”

“白天要上班……”

一老一少,就这么聊上了。前面是老问少答,老人听罢称赞李小白五讲四美,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好苗苗。后面是少问老说,老人或许是很久没和人说过话了,倾诉欲十分强烈。特别是聊到他这几十年来的江岸奇遇,以及鱼类水产的相关特性时,老人那是越说越激动,越讲越投机,竟就这样拉着李小白絮絮叨叨地聊了一个多小时。

李小白倒也收获不匪,除了增长了一大堆养鱼、钓鱼、捕鱼的经验,最最爽妙的还是——老人把今晚网到的15条小鲫鱼,全部慷慨地送给了他!

虽然这些鲫鱼大的不过才二指宽,小的甚至比小拇指还小,用老人的话说是:“卖不了几块钱。”但对目前身上只有3毛钱、岛中池塘又亟需鱼苗的李小白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厚礼。

老人也不容易。

像他这样孤独地蹲守大半个晚上,运气好,得撞上几条“大鱼”总共也才两三斤;运气不好,往往要收上五六次空网,这才碰得上一两条塞牙缝的小鱼小虾。而且这些小东西也不好卖,卖个一斤也才三五块钱,还得担心城管撵……

但,李小白还是心安理得的收下了。想,今后的回报将绝不低于现在的9倍。

然后又和老人约好,让他今后网到的螃蟹、泥鳅、虾,以及其它各类特殊的鱼种都别卖了,给自己留下。再然后给他抄了自己的手机号,在老人有些落寞的意犹未尽中,回来了。

满载而归。

本更3000字,是昨个儿写到凌晨两点完成的,少是少了一点,但请大家相信二黑一直在努力。

正文 第三十七章 蒜苗,土豆丝与盐花生

本章3500字,勉为其难的算得上2更合1吧,二黑有在非常努力的坚持。另,明天就开始有菜卖了,往后的小日子会越来越好,请朋友们继续关注支持。

满载而归。

回到屋中,已经凌晨两点半;来到岛上,却正是晌午时分。

辣椒又红了不少,累累满枝。花生、土豆也完全成熟了,增添上几分秋收的喜悦。李小白这叫一个甜蜜啊,高撅了屁股,幸福地忙碌着……

先收了那几株红、黄、绿三豆,把从蓝医那儿要的葡萄、柚子给种了下去。然后挑选上几十个大红大紫的辣椒,细心地剖出里面的敉籽,播洒进刚刚挖出花生土豆的那两小片空地。再浅浅地摘了一轮辣椒,把那些再不摘就得掉地上的‘老辣果’们烘干,密封成袋。心想着,加上那袋之前就已经烘出的干辣椒,现在差不多也有五六斤了吧?

直到把这片“金土地”上的每个细节都侍弄好了,又把9条小鲫鱼放入池塘,8笼竹兜栽种到了“根据地”这边。李小白这才有闲心坐下来,去清理、观察、对比岛上的这第一批果蔬。

红、黄、绿三色豆的量太少,品型外观和之前播下的种子似乎没什么两样。再加上现在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李小白可舍不得品尝这来之不易的种子们,一时倒也对比不出个所以然来。但花生、土豆就不一样了。

产量真高。

29单株的花生秧,也就是之前埋下的29颗花生米——转眼间这一采收下来,竟装了满满的一塑料袋。洗去泥,净重差不多就有10斤!而且不知是不是品种不同的原因,李小白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那是要在一大堆花生中翻寻很久,才能兴高采烈地找到两颗一壳三粒的‘三角箕’。但眼下这一小袋花生中,一壳三粒不仅是随处可见,李小白甚至有摘到几颗一壳四粒!

再尝一尝,甜丝丝,脆生生的。虽算不上绝味,但比楼下菜市场卖的那些鲜花生,不知要可口多少倍。

土豆的产量那就更恐怖了。

也仅仅只是29株,可株株下面都是惊喜。最牛逼的那株——根下虽只连了6个新土豆,不算太多;但豆豆都是一样大,大小宽比男人们的巴掌,一个就有一斤多!

这哪里还像是土豆,那完全是农村地里根茎旺盛的红苕,疯狂。

李小白这叫一个心花怒放啊,东瞅瞅,西看看,嘴巴都快笑歪了。直乐呵了小半天,这才发现肚子咕咕叫,饿了。

那就从花生里择出一些嫩小的颗粒,架锅,倒水,煮上小半‘饭桶’的盐花生。然后心情大好,奢侈地选了俩白嫩大土豆,用小刀慢条斯理的切成细丝儿。再摘上几个肥嫩的小青椒,火烧得旺旺的,油放得足足的,炒出一盘让他迄今为止最最满意的土豆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