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品罪奴(92)

作者: 肆久 阅读记录

杨渐摸了摸砚儿的手:“你仍然是凡事亲力亲为。”

砚儿笑着说道:“皇上的事情,臣妾怎么能不放在心上?快喝吧。”

杨渐试了试温度不错,也没叫身边的内侍验毒,端起来便品了品:“感觉和去年的味道还是有些许不同的。”

砚儿看杨渐兴致不高,遂提起:“许是今年没有了战事,雪也格外不一样了起来。这是瑞雪兆丰年了。”

杨渐笑了笑,这才看向砚儿:“朕刚刚去了母后那里,她倒是办得好,楼兰的事情竟然一声不吭。”

砚儿当然知道杨渐是为了此事烦扰,便安慰道:“皇上既然看重楼兰姑娘,有她代替您经常孝顺太后,也是一件好事。皇上坐拥天下,臣妾等都是弱小的女子,自然是都在期盼垂怜的。”

好话变着法子说,杨渐自然是心里好受一些,问道:“依照你的意思,朕该放下楼兰?”

砚儿点了点头:“古人写诗,常有意境和道理,皇上也定然听过河山和眼前人的对比,楼兰姑娘虽也近在咫尺,但无心圣上,本就是异国的河山,皇上何必要纠结于此?满目河山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杨渐放松了眉头,笑着看向砚儿:“你的意思就是朕要怜惜你这个眼前人咯?怪机灵的,尽拿古人的话给自己做幌子。”

砚儿看他已是情绪好了很多,也放慢了声音,直视着杨渐,含笑说道:“那皇上何意呢?”

杨渐起身直接将砚儿打横抱起,在砚儿的惊呼声中,一步步将她抱入了寝殿。

第71章

年关

大周三年的年关可谓是一团祥和,太后从护国寺祈福归来,喜得一名义女;

宫中的婴儿们也渐渐到了会爬会坐的年纪,每次逗弄起来都会做出许多可爱的表情,无论是谁看了都要好生羡慕一会。

西北战事的胜利、大月氏的归降也让天朝的朝贡丰富了种类、增添了数量,亦使得这个年关变得多彩。

后宫中几个月来都平安无事,一向不和的顺德妃和云贵嫔也没有再爆出如同打架、斗嘴一样的恶事。

反而是像两条平行线一般,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于是年关的宴会后宫众人都松弛了下来,在宴会上饮酒庆贺,先皇后离世的悲痛也被完全抛在了脑后。

杨渐坐在上首,与太后同宴而饮,萧毓凝坐在侧位最接近上首的位置,穿戴着华贵的礼服,头上甚至还隐隐插了几支逾距的金凤钗,实在是花团锦簇,倒也看不真切。

钟婕妤则与她同坐一席,只因为钟婕妤不仅照顾着小帝姬,同时也抱着大皇子。

砚儿则抱着皇子和帝姬坐在再下一位,两个小孩不知道是不是也明白热闹,各自伸胳膊蹬腿,一时间忙得还有点顾不过来。楼兰则坐在砚儿旁边,两人交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正在众人都愉悦享受难得的安宁时,下一阶的朝臣便都喝了些酒,摇头晃脑地上来祝贺新年。

先是颜阁老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的上来,颜如玉的事情虽是自己德行有亏,但确实也伤害了三朝阁老的颜面,杨渐不由地亲自搀扶起了颜阁老。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颜阁老请安道,杨渐也赶紧把他跪到一半的身体扶起来。

“颜阁老今年也为朝廷效力了,朕心中甚是宽慰。”杨渐安抚道。

颜阁老这时却没有离去,而是行礼后朗声说道:“先皇后已离世半载有余,后宫空虚距离下次选秀只有一年的准备时间了,还望皇上早日下决断,早日筹备选秀。”

又有一些文官听到了声音,跑上来跪在了颜阁老身后,喊道:“还请皇上早日立后,早日稳定后宫,大选天下。”

以镇平侯府为首的武官自然也是希望立后的,毕竟如今后宫身份最高、出身最好的仍旧是萧毓凝,也纷纷请愿了起来。

杨渐有些烦躁,另立新后的事情他应该也是思考过,只不过确实时间太短了。

于是便出口问道:“先皇后刚仙逝半载,朕便急着另立新后,你们把朕当成薄情寡义之辈了吗?”

颜阁老带头说道:“非也。先皇后逝世,皇上之痛心,朝野上下有目皆睹,但如今大事在前,即便不立后,皇上也得在秀女中早些定下人选,待到皇后丧期满了扶正便是。总得有个主事的。”

杨渐看颜阁老说话言之凿凿,问道:“诸位爱卿今日提起此事,怕是心中有了人选,不妨说说。”

就见雍王世子上前提议道:“顺德妃娘娘份位最高,又出身名门,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文官这边也不答应:“顺德妃娘娘进宫两年仍无子嗣,性情骄横,不是皇后之位的最佳人选。皇上当从秀女中另行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