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秦相国夫人(148)+番外

说到最后,甚至自己的面孔中也带上了浅浅地讥讽笑意。不知是在自嘲,还是在嘲讽得势之后,彻底消失于表面的那些轻蔑声音。

赵维桢嗤笑几声。

“妫夫人与子嬴姑娘,在学堂用的还顺手么?”吕不韦关怀道。

赵维桢想了想,给出一个半肯定的评价:“她能行。”

吕不韦不禁讶然:“居然能行?”

至于这么惊讶么!

赵维桢哭笑不得:你对赵姬的评价究竟低到什么程度了!

还在邯郸的时候,吕不韦就明里暗里委婉表达了意见:他认为赵维桢完全可以甩开赵姬自己带小嬴政。

当然了,赵维桢不认同她的观点。

她始终觉得,若是不会可以教,只要赵姬能做出改变,哪怕是一点点,那么一切都有的商量。

所以,是的,居然能行。

赵维桢直接把帮忙授课的重任委托给赵姬,一个大担子劈头盖脸下来,使得赵姬那叫一个紧张。

然而紧张就意味着重视,这几日她虽然做事不太利索,远不及伯姚夫人用的顺手,但赵姬可是拿出了全部的精力来协助赵维桢,几天下来,也没犯下什么过错。

这样就可以了,熟悉之后,她能胜任。

不是很好吗!

赵维桢早就觉得,赵姬之所以烂泥糊不上墙,不是因为她天生如何如何,是因为从她的出身,到教育,在到周围环境,对她的要求只有一个:你好生做一滩不会给人招惹麻烦的烂泥即可。

没人告诉她可以做“娇妻”之外的事情,那你怎能要求一个人去超出自己认知范畴之外的工作?

总结下来就是,恋爱脑完全是闲的灵魂空虚,忙起来就没这回事了!

何况赵姬和子嬴姑娘完全是自己人,赵维桢任用起来心安理得。

学堂的氛围比之以往又好了不知道多少呢,她很满意。

“你来做什么?”她没继续这个话题,而是看向吕不韦问道。

“邯郸那边传来了消息。”吕不韦说:“商队先于探子一步,把线索带了过来。”

说完,他从袖中抽出一张折叠整齐的帛书。

赵维桢接过帛书,展开一看,顿时了然。

“燕赵果然开战了。”她总结道。

早在平原君的死讯传来时,赵维桢就同吕不韦提及过此事。

在六国眼里,平原君不仅是赵国的功臣,更是实际上的顶梁柱。一年之内,平原君、蔺相如皆死,纵然秦国因为国丧不会发难,可不代表着其他国家不会。

特别是距离赵国最近的燕国。

“不该打的。”

赵维桢冷淡评价道:“平原君死了,又不代表着赵国彻底没人了。”

吕不韦认同:“维桢瞧不起燕王,自是有维桢的道理。”

她早就说过燕王喜这个人鼠目寸光,还爱占小便宜,成不了大事。

历史上,栗腹提议出兵征伐赵国,群臣皆为认同。唯独燕臣乐间反对,说赵国四面为敌,民风彪悍,燕国实力弱小,不可与之为战。只可惜燕王并没有采纳乐间的建议,执意攻赵。

结果就是燕国大败,被迫割让五成送与赵国。负责此次战役的廉颇将军大胜归来,赐封邑尉文,号信平君。

这简直就是白给廉颇老将军送战绩。

“廉颇将军确实有本事。”赵维桢评价道:“这封君早该封了,只是之前并没有机会,也算是燕王送他一块封地。”

“维桢很是欣赏廉颇将军。”吕不韦说。

“若非廉颇老将军,”赵维桢阖上帛书,“我与政公子恐怕无法活着离开邯郸。”

回想起赵维桢来秦的惊险,吕不韦也是微微收敛笑意:“如此说来,不韦还得感谢廉颇将军。”

倒也不必。

赵维桢在心中嘀咕,毕竟试图向她介绍对象的也是廉颇老将军。

回想起在邯郸时的鸡飞狗跳,赵维桢又是没忍住笑意。她摇了摇头:“也幸亏燕王脑子一热,决定与赵开战。这么一打,尽管战役收尾,可赵国仍然没时间趁机发难了。”

吕不韦却是没那么乐观:“但赵国不打,不代表其他五国不打。周天子的血脉还没死绝呢。”

几年之前,东周君联合各国伐秦,被先昭王打了个屁滚尿流,东西周基本亡国。

可姬家的血脉未断,留下一个东周文公,难免会暗搓搓地等待机会复国。只要他在,六国任何一国都能借着周天子的名义出兵伐秦。

历史上正是嬴子楚当上秦王后,才彻底铲除了这股残余势力。

赵维桢觉得现在也不能打。

“可先与赵国修好。”她沉思片刻,开口:“普天之下,如今也只有赵、楚二国的势力还须忌惮。与赵盟约,如此楚国就不敢妄动。没有强国牵头,其余的韩魏燕齐,自然也就不敢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