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秦相国夫人(346)+番外

“今日在朝上,我见夫人多有不赞同之意。”嬴政说:“我能问问原因么?”

他又从“寡人”变成了“我”,意指这是师生二人私下里的交谈。

嬴政转过身,一双分明的凤眼看过来。

不用多言,赵维桢也知道他问的是太子丹入秦的事情。

若是寻常君臣这般谈论,国君多少会心怀问责的意思。但触及到嬴政的面孔,赵维桢只从他的眼中寻觅到恰到好处的好奇。

挺好的,赵维桢很释怀。

他不问责,一是因为信任自己,二是因为嬴政很明白他有着绝对的权力。

假设他想,赵维桢、吕不韦,都不能左右秦王的决定。

“太子丹……”

回想起邯郸时那圆润天真的小豆丁,赵维桢一阵唏嘘。

她想了想:“我能先问问王上,为何要太子丹来咸阳么?当年燕国欲送他入秦为质,王上可是拒绝了的。”

嬴政自然垂在腿边的手猛然蜷曲。

“我并非要求他入秦质。”嬴政说:“只是邯郸之时匆匆一别,已经十几年没见过。我只是想见见过去的朋友。”

赵维桢张了张嘴,却没说出什么来。

她抬眼看向面前的国君。

如今嬴政不过二十岁出头,放在二十一世纪还是个大学生呢。可他不仅是秦王了,还当了爹。

青年国君挺拔且瘦削,他个子极高,容貌剑眉入鬓、凤眼锐利。其实嬴政的五官更像母亲些,但与先王子楚近似的面部轮廓和男性硬朗的线条描绘出近乎威严的男儿气概。

除了那双眼睛以及常常紧缩的眉心,他几乎与幼时带着婴儿肥的小男孩判若两人。

这还是赵维桢眼见着长大的人,那太子丹呢?

“这天底下,没什么比时间更能改变一人。”赵维桢委婉道:“物是人非事事休,王上,如今你为秦王,他为燕国太子,你与他之间不再是友人与友人,而是国与国。若是太子丹行事不如你所想……王上切勿心生负担。”

赵维桢能做的也只有劝说嬴政放低期待。

她还能做什么呢?这是他幼年唯一的好友啊。

仅是玩伴,那也罢了。可当年在邯郸时,赵偃与郭开等人时常找茬欺负嬴政,他们人多势众,还各个家中有权有势。饶是如此燕丹也是坚定地站在嬴政一边支持他,同赵偃等人打架。

更遑论他们出逃邯郸时,还是燕丹从中掩护,算是救了赵维桢与嬴政一命。

人心都是肉长的,嬴政因而认定太子丹仍然是他的好友,仍然希望与之亲近,又有什么问题?

可是……

赵维桢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没让太子丹入秦,结果他仍然不能逃离质子命运。送去赵国,秦灭赵后,兜兜转转,又落在了秦国手上。

“我怕王上请太子丹入秦,”赵维桢压低声音,“会让燕太子误以为王上要以他要挟燕国。”

嬴政闻言侧了侧头。

他扫视过赵维桢,虽无蹙眉,但眼底却浮现出几分不苟同。

“我有一问。”嬴政说。

“王上请。”

“夫人为何一直对丹的评价不高?”

赵维桢猛然一愣。

“幼时如此,现仍如此。”嬴政说:“夫人对丹,面上无可指摘,可心中却多有计较。只是在我看来,丹对夫人很是亲近,他在行为上并无错过。”

“我……”赵维桢被问的无言。

她能说什么,总不能直接说是因为太子丹在历史上行刺你吧!

就像是看待赵高一样,理智上赵维桢明白他没做错事不该有偏见,可感情上难免会有偏颇。

嬴政向来敏锐,赵维桢自觉面上做的很好了,可在邯郸时,还不过几岁的嬴政就能一眼看出来赵维桢对待他与对待燕丹之间的差距。

“燕丹重义,心有侠气、有血气,是个很好的人。”

赵维桢斟酌一番,长出口气:“但身为质子、太子,这样的性格不好。王上,当年我刚认识你时,就已是吕不韦的妻子。吕不韦出逃,若我不撕毁婚约,与你,与秦国是万万逃离不开干系的。”

嬴政颔首:“夫人选择了我。”

他没说选择吕不韦,也没说选择秦。

旁人如何对待嬴政,他心里永远亮如明镜。

“所以我知道,燕丹为燕王喜嫡子,他回国之后,也许会成为太子。”赵维桢说:“秦与燕迟早有一战,届时你们二人注定要身份相对。我不得不在那时做出选择。”

所以赵维桢尽可能地不与燕丹交心。

她是心存愧疚的。

一个孩子亲近她、觉得她可以信任,如此赤诚,赵维桢只能选择辜负。

就算她再硬下心肠,如今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对不起太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