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曹贼(863)

太傅邓禹、大司马吴汉、左将军贾复、征南大将军岑彭,建义大将军朱祜……等等。这是有名望的,而那些没有列入云台二十八将的又有多少?这些人当中,有的渐趋没落,有的依旧存在。林林总总,在郭嘉提供的这份文牍当中,竟记载了现存于南阳的豪强,几近百家。

曹朋只看得头皮发麻。

这真的和海西、河西不一样。

海西,不过三家而已,但多以广陵陈氏为首。

而河西郡,虽说兵荒马乱,可并无豪强世族之忧。无非是一些羌胡部落,还有红泽那一帮子遗民。在海西,只要得到陈氏的支持,便可以立足;在河西,只要干掉那些羌胡,笼络红泽遗民,也算是再无任何危险。偏偏这南阳郡,却是盘根错节,复杂的让人感到头晕脑胀。

每个县,都有各自的豪强存在。

这些豪强,或是拥有庞大的部曲私兵,或是在当地立足百年,实力庞大。而最为麻烦的,莫过于这些豪强世家,没有一个首脑人物。大家各自过各自的生活,彼此间谁也不会服谁。

曹朋粗略看了一遍,就不由得连连苦笑。

“叔父,你在笑什么?”

郭奕在一旁,正练习八百字文。

抬头看到曹朋那一脸笑容,不由得好奇询问。

曹朋道:“小奕啊,你老子这一次,可真是给我找了一个好差事。”

“好差事难道不好吗?”

“好,当然好!”曹朋没法子和一个小孩子诉苦,只能强笑着点点头,“下次有这等好差事,我一定拉着你老子一同享用。”

心里面却咬牙切齿的咒骂:郭嘉,这梁子,咱们算结下了……

……

阿嚏!

郭嘉狠狠的打了一个喷嚏,然后揉了揉鼻子。

“奉孝,身子不舒服?”

荀彧关切的询问。

郭嘉抖了抖肩膀,摇摇头道:“不知道,总觉得后脊梁骨发凉,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前些时候张先生刚为我看过,似乎并没什么大碍。这今天也不知道是怎地,一个劲儿的在打喷嚏。”

“待会儿,去找张先生再看看。”

“嗯,我正有此打算。”

这时候,正在翻看文牍的曹操抬起头来,突然问道:“奉孝,你说让阿福去南阳郡,真的能行吗?他才二十六,如何能镇得住那些强梁?南阳郡的情况,可是不必当初的下邳海西县。”

郭嘉笑了。

“主公,你不用为友学担心。

那小子肚子里有货,只是太过疲沓。你不逼他,他就继续疲沓着;可你若是一逼,他绝对可以胜任。”

董昭放下了笔,正色道:“奉孝此言差矣。”

“哦,公仁有何见教?”

“我只是觉得,你刚才说的不是友学,而是你自己。”

董昭属于那种偏严肃的人。

特别是当他板着脸,来说笑话的时候,往往会让人感觉很冷。

曹操正喝着豆汤,一口就喷了出来,连连咳嗽。而荀彧则强忍着笑,扭过头,却见肩膀不住颤抖。

郭嘉的脸,顿时黑下来。

“公仁,你这话怎讲?”

“我一直在留意,发现了一个状况。

每次主公易事的时候,你都缩在后面不肯开口。若不是主公点将问你,你什么时候主动过?”

“我……”

郭嘉那张脸,顿时胀得通红。

曹操好不容易止住了笑,连连点头道:“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一个状况。奉孝,看起来以后我也要经常逼你一逼。否则,你肚子里的那些货,是否也和阿福一样,不肯出来呢?”

郭嘉的脸,拉的老长……

……

午饭,曹朋吃的不甚爽快。

倒也不是不丰富!看得出,郭夫人还是很好客……只是碍于这时代的手段,令饭菜极为乏味。

似曹朋这种在家里,被步鸾等人养得挑三拣四的主儿,自然不太舒服。

“嫂嫂,晚膳时,让我来吧。”

“叔叔还会烹煮?”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件事情。

所谓君子远庖厨,并非是说,君子不能下厨房。

而孔子所言君子,多是指有德行,有操守的人。这里,并没有单一的指出,是男人还是女子。所谓君子远庖厨,大致上是说,有德行的人当尽量去避免追求口腹之欲,而应该将精力投注于修养上。不是说,君子就不能下厨房……而在东汉末年,更没有类似的理解。事实上,许多名士都是老饕,有时候也喜欢自己烹煮一些美食,来满足一下自己的口服之欲……

曹朋,笑而不语。

午后,他带着郭奕,在后花园中读书。

正当他为郭奕讲解那八百字文的时候,忽听家仆来报:新侯来访。

新侯,就是曹植!

建安九年,曹植当时十二岁。

因曹丕在冀州战死,曹操返回许都之后,便加曹植为新侯,配五百户食邑。这新侯的‘新’,指梁郡新城。

曹朋不由得愕然,疑惑的起身道:“有请。”

他拍了拍郭奕,让他继续练字,而后迈步向前厅走去。

只不过,他有些奇怪:我和曹植似乎并没有什么交情,这好端端,他突然跑来见我,是何用意?

莫非,他要拉拢我吗?

曹朋眉头紧蹙一起,暗自感到头痛!

第539章 雒神赋

“曹家哥哥,小弟今日冒昧叨扰,还望哥哥勿怪。”

曹植,身着一件月白色禅衣,博领大袖,衣袂飘飘,透出几分飘逸之气。

他一脸灿烂笑容,向曹朋拱手一揖,显得颇为尊敬。可越是如此,曹朋就越是忐忑。这小子究竟是什么居心?好端端突然前来拜访,而且又礼数周全,断然不是为了和他吟风弄月而来。

再者,若曹植真要与他谈论诗文,曹朋也会感到头痛。

十四岁的曹植,已尽显名士之风,令人不由得为他气度所心折。

曹朋按耐下心中的忐忑,微微一笑,拱手还礼,“子建今来,朋亦倍感荣幸。我在西北,就常听人谈起子建之名,言子建才学过人,乃世所罕见。只可惜,一直未得机会与子建相盘桓。”

这一番话,倒是发自肺腑。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一诗,那是实实在在的才学。当年曹朋虽在东陵亭也有过七步成诗的先例,可他那是假的七步诗,终究算不得数。比起曹植那真正的本事,还远远不如。当然了,而今的曹植,远没有后世他做七步诗时的那份惊艳才学。可即便如此,年仅十四的曹植,也足以让人赞叹。

连曹操都在私下里称赞:子建文才富艳,少有人能及。

这里面,固然有父亲对儿子的爱惜,但如果曹植没有真才实学,恐怕也当不得曹操的赞赏。

曹植说罢,为曹朋引介道:“兄长,可知德祖乎?”

在他身后还跟随着一个三旬男子,看上去有些面善。

曹朋一怔,愕然打量那男子,露出疑惑之色。

“在下杨修,见过曹三篇!”

杨修!

曹朋顿时恍然大悟,朝着对方,微微拱手。

这两个人,果然混到了一起……不过,曹朋并非是和杨修第一次照面。只是他自己,记不太清楚了。

早在建安二年,曹朋初至许都时,其母张氏在回春堂外,遭伏均等人围攻。而曹朋和典满参战,也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小八义。当时杨修也是随伏均围攻张氏等人的帮凶。只不过他很聪明,一见情况不妙,便立刻退出。后来虽被其父杨彪,也就是那弘农杨氏之主,前太尉杨彪狠狠的处罚,却不似伏均那般凄惨……伏均跛了一脚,也因此与曹朋一家结为死敌。

再往后,杨彪回家养老去了!

而杨修则留在许都继续求学,并从此和伏均等人疏远。

历史上,这厮也是个颇有名气的角色,只不过是一个只会耍小聪明,卖弄才学之辈。最终,杨修被曹操所杀,也算是为后人所知。而此时的杨修,显得非常文雅,透着一丝倨傲之色。

上一篇:刑徒 下一篇:篡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