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唐崛起(377)

“对了,那个小僧怎么说?”

“我已派人问过话,那小僧法号觉明,是闽州人。

他在灵宝寺出家。据他交代,昨夜他是奉了灵宝寺住持智济法师的命令,送神慧下山。不过在路上,神慧曾劝说他,要他一同前往蓬莱……青之,蓬莱并非长洲所治,若要追查,还需乌程配合。我准备派人书信一封,请乌程县协助。”

“不可!”

杨守文连忙制止了狄光远。

“目前贼人情况不明,若冒然请乌程县协助,很可能会打草惊蛇。

我觉得,县尊先不要急于惊动乌程县,可命人暗中调查蓬莱,同时搜集乌程县志,以追查线索。另外,县尊最好再派人前往包山,把那智济和尚招来询问。”

“哦?”

“我想,那智济和尚不会无缘无故,就收留神慧吧。”

狄光远顿时明白过来,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青之,我这就派人前去包山,把那智济和尚召来。”

“如此,就拜托县尊!”

……

狄光远的动作很快,派出差役召智济和尚前来。

那智济和尚倒是很爽快,也没有拒绝,二话不说便随着差役来到长洲,拜见了狄光远。

狄光远并没有在大堂上询问,而是把智济带到了后衙花园的书房内。

智济和尚显得很从容,丝毫没有慌张。

“神慧与贫僧皆为佛门弟子,彼此间自然会有照应。

前些日子,他突然来到灵宝寺,对贫僧说:他得罪了人,所以想在寺内躲避风头。贫僧觉得,大家都是出家人,虽然修行法门不同,但也该关照一二,于是就留他下来。

县尊当知道,灵宝寺身处太湖身处,并不繁华。

岛上渔民大都靠打渔为生,更不可能知道县城里的事情。贫僧更是一心修行,对红尘中的事情了解不多。以至于神慧欺骗贫僧,直到昨日贫僧才知道了真相。”

智济和尚从容回答,话语中更是条理分明。

杨守文没有露面,而是躲在书房的屏风后面,听狄光远和智济和尚的对答。

狄光远问得很细致,而智济和尚回答的也很得体。

在询问之后,狄光远并没有让智济离开,而是让他暂居县衙里,并派专人看守。

换句话说,这智济和尚等于是被狄光远软禁了。

“青之,你感觉如何?”

在智济和尚被带走之后,杨守文从屏风后走出来。

狄光远轻声道:“感觉,这智济和尚回答的非常得体,并无破绽。”

杨守文笑了,轻轻摇头。

“县尊不觉得,正因为他回答的滴水不漏,才更加可疑吗?”

“哦?”

“他和神慧并不熟悉,据我所知,普会寺和灵宝寺也没有太多关联。一个在包山苦修的僧人,那么轻易就收留了神慧?而且在事发后,还要送神慧脱离危险。

这交情,未免太深了……”

杨守文说到这里,眸光一凝。

“县尊,他在说谎!”

“青之的意思是……”

“他和神慧的背后,一定有一种很奇妙的联系。

县尊可以派人调查一下,看看那灵宝寺何以能占居偌大包山岛。灵宝寺香火不算旺盛,岛上的渔民也不算太多。这种情况下,他又如何能维持灵宝寺的开销?”

灵宝寺背后有人!

杨守文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狄光远若是再不清楚,那就真的是愚蠢了。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寺庙也好,道观也罢,背景都不可能太简单。

“既然如此,我马上命人调查此事。”

杨守文点点头,“县尊也不必太着急。智济和尚与灵宝寺的事情,可以暂且放在一边。我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应该把重心放在神慧的身上……天黑之前,县尊不妨再放出一条消息:神慧已经苏醒,但很虚弱,所以暂时还无法问询口供!”

第三百八十四章 盗亦有道(一)

高戬带着护队走了!

海盐水军在长洲驻扎了一天之后,也开拔离开。

长洲县城的戒严一下子变得松懈许多,街道上也比前几日显得热闹了一些。人们开始议论神慧,议论普会寺,议论神通广大,料事如神,能调动守军的狄县尊。

相比之下,杨守文就显得不为人知,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其中所充当的角色。

人们隐隐约约知道这么一个司刑寺评事的存在,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所作的诗词。

杨守文也乐得清闲,没有人来打搅。

不过,狄光远就显得光鲜很多。

到任不过一周,就抓捕了神慧,更追查出数年前普会寺住持法师圆清被毒杀的真相。

人们提起狄光远,就会忍不住称赞一声:虎父无犬子!

这也让狄光远自信了很多,每日处理公务也格外精神,数日间把个县衙梳理的清清楚楚。

……

“四郎可有消息?”

八仙客栈里,杨守文一边品尝着刚刚烤好的小羊羔,一边开口询问。

这八仙客栈的掌柜名叫明十九,是明家的家生子,在明家可以追朔六代,算得上是明家心腹。所谓的家生子,就是指奴仆在主家生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不过似明十九这种六代往上就跟随明家的仆从,其地位和身份自然不凡。

明十九道:“阿郎最近一些日子,没什么消息回来。

不过,前日征事郎拿下了神慧之后,长洲这两日的陌生面孔,倒是增加了不少。”

表面上,八仙客栈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客栈。

可实际上,这八仙客栈却是长洲县城里真正的大团头。

明家自衣冠南渡之后,就开始经营。其家世并非当年贵胄门阀可比,声势也不显赫。但实际上,他们却在各地暗中经营了庞大的地下势力,大半个苏州县城的底下势力,几乎都掌握在明家手中。但表面上看,明家还是名门贵胄,与那地下势力毫无瓜葛。

“陌生面孔?”

杨守文抬起头,看了明十九一眼。

明十九道:“是的,陌生面孔。”

杨守文点了点头,然后扭头看了一旁正大快朵颐的杨茉莉,“杨茉莉,吃饱了吗?”

杨茉莉吃的满嘴流油,甚至脸上也沾着羊油。

从杨守文手中接过布巾,把脸上的油渍擦掉,咧嘴笑道:“吃饱了,可以带走吗?”

还有小半只烤羊,以及一些浆果没吃完。

杨守文点点头,让明十九把剩菜打包装起来,沉声道:“十九,城里马上会重新戒严,你要小心一些。到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混乱,鱼市这边你帮我多照看着。”

“小人明白,自当尽心。”

说完,他送杨守文和杨茉莉从房间里走出来。

两人没有从正门出去,而是从一旁的侧门离开,走出小巷后,便拐到了大街上。

长洲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杨守文带着杨茉莉沿着长街行走,一边走一边若无其事的四下里打量。

长洲县衙的位置,算不得县城中心。但是由于靠近鱼市,所以就变得非常繁华。

往日,这县衙外的长街上人流量就很大。

今天也是如此,不过比之前两日,似乎有些不太相同。

至于是什么地方不一样?杨守文也说不上来,只是感觉有些变化。

他在县衙的侧门外驻足停留了片刻,而后便转身走了进去。

“去把姚三找来。”

他一进县衙,就立刻吩咐差役。

在县衙里住了这么久,衙门里的那些差役自然认识这位从神都而来的征事郎,司刑寺评事。而且,他们能够看得出,新任的县尊对这位年轻的评事非常尊重。

于是,杨守文一吩咐,自然就有人过去。

姚三郎现如今地位又有变化。

之前他跟随王元楷,得王元楷的重视,成为亲信。可是王元楷死后,姚三郎的地位也就发生了变化。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谁又知道新任的县尊是否会看重他呢?

上一篇:中国道士的二战 下一篇:宋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