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朝种田记(523)

作者: 依依兰兮 阅读记录

黎船长带着一艘海船直接从南洋回海晏岛,引章和胤禟则预备晚一些时候从这边乘另一艘船前往,开船掌舵的与陆老六一样是胤禟的心腹门人。

鱼儿带回来的图纸详细画了新落成宅院的平面图,标出了各个房间大小、朝向位置等,引章自然得将各处家具都配齐了带过去。这一下便有的忙了,木材木料倒是现成的,这一二年来已经留下了不少,但都还是原材料而已,要做成家具也得一两个月的功夫。于是一边雇人赶着做,她和鱼儿又一边前往广州、佛山、泉州等地去购买一些现成的,又写信给引华,从玲珑绣坊订了不少绣屏、插屏、帐幔等绣件。

待得这些准备妥当,已经是九月中旬了,装了一大船,驶往海晏岛去。

相别一年多,岛上建设已经好了不是一点两点,鱼儿和陆老六等管理得严,岛上的一切仍是原生态,未遭受什么破坏,思宜谷中一片热闹繁忙,欣欣向荣,工地忙而不乱,众人精神亦好,都说此处真乃人间天堂,到了这儿都不想走了。

忙碌几日,将正宅布置完毕,大件物品基本都已安置妥当,所差仅一些小件摆设,引章便命鱼儿一样一样记下,等下次再来时再一并补齐。

黎船长共招募来一百五十来号人,俱是南洋讨生活的劳工,他们并不知道此处乃是何处,都是冲着黎船长是熟人,而且工钱很高才到了此处,这一月的功夫都在修路,欲将思宜谷和中部的清源谷连接起来,然后再与南部玫瑰谷一带、北部平原区一带连接起来。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所需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不少,投入的骡马驴、石材、木料、铁器工具等无数,据有经验的修路工测算,完成这一项,这一百五十人起码也得一年。于是引章更可放慢心思,好好的筹划岛上如何安排种植养殖各项事务。

第二卷 拓野开荒 第437章 新园

收费章节(12点)

第437章 新园

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所需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不少,投入的骡马驴、石材、木料、铁器工具等无数,据有经验的修路工测算,完成这一项,这一百五十人起码也得一年。于是引章更可放慢心思,好好的筹划岛上如何安排种植养殖各项事务。

此季正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岛上的野生芒果、杨桃、龙眼、柠檬、葡萄、甜瓜之类的山林中比比皆是,而陆老六等竟然管得住众人不乱采摘,每日只由后勤人员 牵着驴子托着大竹筐前去采摘,引章不由得好好夸赞了他们一番。

本想小住几日,尝尝自家岛上出产的水果、海鲜再走,不料那日吃了几口龙虾竟又吐得一塌糊涂,岛上有随行替人看病的大夫,一把脉,引章竟是又怀上了,已有了两个多月的身子。

胤禟听到这个消息,与她面面相觑,众人倒是一叠声的“恭喜恭喜”,胤禟却是犯了难。她怀了孕,怎能再乘坐这么久的船回去?海上颠簸不比陆上马车好的了多少,遇上风浪甚至更加厉害。孕妇身子本就娇贵,万一途中发生点什么事,脚下茫茫,天上空空,那真是天地不灵,还不得把人急得半死?

二人无奈,只得安心在岛上住着,等着过年了好在儿女都在身边,倒也没什么挂念的了。

于是忙忙打发鱼儿随着黎船长回去一趟,写信上京,告知京中这边状况,还要照例给老爷子去一封密信,细细叙述南边的海外贸易往来状况,还得替胤禟将年底各处生意的掌柜汇报接收整理出来。

鱼儿回到海南之后,忙着这些琐事,自是无法分身,红叶得知引章怀孕的事后,也是呆了半响,然后各种药材、滋养身子的补品、大人小孩的各种衣物襁褓、过年需要准备的各种零食年货等等,赶着尽预备了,然后又与黎船长一块前往海晏岛给她送去,她想想不放心,高价雇了两名经验丰富的产婆,蒙了眼睛,一并带上了船。

引章呢?在海晏岛上和胤禟、弘衍、海晴一家子过得逍遥自在,其实岛上已经什么都有了,蔬菜、家禽家畜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只有粮食仍是从外边运送,见到红叶他们如此阵势而来,不由得又是好笑又是感动。

次年六月,孩子在岛上平安出生,又是一位女孩子,二人商量着便顺着海晴的名字取为海月,小孩子粉妆玉琢,十分可爱。因没有乳娘,引章便自己喂养,自怀孕以来在岛上过得无忧无虑,身子养得极好,她自己也情愿喂养孩子。

引章在岛上,这一住便住了两年,生了孩子之后,直到康熙五十四年七月份,海月已经一岁多,这才第一次随着胤禟,带着三个孩子离开海晏岛。

仿佛初入尘世一般,她竟是看什么都起了一种奇异的恍然如梦一般的感觉,倚靠在胤禟身旁,看着船只缓缓靠岸,不觉与胤禟说了心中所想,胤禟不由一笑,抬手在她脸颊轻轻一刮,笑道:“看来你真是很喜欢海晏岛。”

“当然,因为那儿完全属于我们”引章微微仰头,毫不犹豫笑道。看着岛上一天比一天更美更好,她心底那一份归属感也越来越强烈。

胤禟抚摸着她,低笑不语。她喜欢,他便陪着她就是了,对他来说,在哪里都一样,只要有她。

下了船上了马车,一路往椰风海苑驶去,冯氏率领家下仆众老远便等候在那里,见了马车便笑着带人迎了上来,未语先笑,只是不住口的道着:“恭喜”忙又规规矩矩禀报,家里一切都准备的妥妥当当,请九爷和夫人、小少爷、两位小姐和姑娘们回去歇息。

引章便瞧了黎船长一眼,向冯氏笑道:“这些日子冯嫂辛苦了,你还是带黎船长回去休息吧,我这里有别人就好,你们夫妻一年到头见面的次数也少着呢”

“夫人这是什么话,”冯氏瞟了丈夫一眼,一边虚扶着引章往里走一边不由感慨笑道:“说起来,自到了九爷和夫人这里我们夫妻见面的日子反倒是多了,从前,他一离家便是一年多,讨生活么,可不容易,如今可比先前好多了,人得知足,那里那样多讲究呢我还是陪着夫人进去吧”引章听了便一笑住口,由着她了。

黎船长听了不觉已回望了妻子一眼,笑笑不语。

在海南呆了不到三五天,两人便商量着回京一趟,沿途还想回杭州一趟,已是很久没见着安寄翠、引华和翠羽等了。

谁料在杭州刚刚小聚了三五日,孩子们才刚刚略熟一些,突然接到京中递来的急报,说是太后病了。胤禟不由得蹙眉,翠羽心中也自不安,她是不能回去的,便忙忙催着哥哥姐姐赶紧回京。虽然以前也不是多么亲昵,但太后到底是她的祖母,更重要的是,太后是康熙所敬重的人,她生病了,康熙心中亦不会好受,因着心疼皇阿玛,对太后更多了几分挂念。

回至京中,一片愁云惨雾,诸人除了日日进宫问安侍疾,也帮不上什么忙,康熙的脸色一直很不好,拧着眉,沉着脸,日日都要到慈宁宫瞧一瞧,传来御医询问一番。他这样一来,阿哥们更加紧张了。

太后这一病,时好时坏,到了冬季,随即过了年,也未见稳定下来,而人已经骨瘦如柴了。看着她那个样子,膏粱锦绣之中,如一段枯槁之躯体,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来年五月份,太后病体在拖了大半年之久,终于再没熬了下去,在康熙的陪伴下,含笑阖上了双眸,永远的离开了人事。康熙大恸,哭得几欲晕倒,太后丧礼大办之后,他随即也大病一场,弄得京城连带全国官场民间,人人神经都绷了起来。所幸,三个月之后,康熙终于痊愈了,上朝视政如常,大家这才放下了心。

胤禟和引章这时候自然是说什么也不能离开京城的,没有个老头子病刚刚好,做儿子的便远游的道理。但康熙却不这么想,让大家伙该干嘛干嘛去,他在宫里有妃嫔、宫女太监和太医院诸多太医照顾能有什么事?不能因他一人耽搁了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