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怎么老是你(28)

作者: 胖咪子 阅读记录

夏香话音刚落,一阵劲风袭面,东南角的窗页“吱呀吱呀”大幅里外扇动着,原先坐着二姑娘的地方只残余着一声不见人影的大嚎,“就跟母亲说你没见过我!”

*

夏和易翻窗出了屋子,一头扎进了竹林里。

吃一堑长一智,她绝不会再和荣康公府沾上任何关系了。事后这么想一想,她上回还是太莽撞了,自认知晓后世因果便没了纰漏,思量得过于简单了些。

既然上苍眷顾,再给了她一次挣扎的机会,那她这次一定要仔细打算,从长计议。

放着平平坦坦的石板路不走,顺着竹林最茂密的地方,避开人往前摸,鬼鬼祟祟进了园子。

当初修葺宅院的时候,夏公爷费了大价钱请的江南匠人,整座园子颇有水乡小桥流水的精巧况味,园子里逢几步便是形态各异的假山,天长日久,石头上攀满了藤叶枝蔓,是天然的躲避之处。

夏和易驾轻就熟钻进一个假山洞里,那是她在闺中时千挑万选的绝佳之洞,绿植茂密,前方还有高台遮挡,每逢潘氏举着戒尺要责罚她,她就躲进这里,她甚至还往里藏了不少耍货,轻易就能消磨一个晌午。

现在想想,真是个适合独自筹谋的好地方,夏和易闷着头钻进来,刚从石头地下拔出藏好的蒲垫子,身后便覆上一个黑影,“嘘,别出声。”

只说不出声,没说不让动弹,夏和易下意识一转头,看清身后人的长相,为了不尖叫出声,手心里足足掐出了五个指甲印。

阴魂不散哪!为什么万岁爷躲在她家的假山里!

可仔细看看,她毕竟和万岁爷夫妻三年,眉眼是看得清楚也记得清楚,发觉眼前这人和万岁爷不一样,说不上来具体是鼻子还是眼睛,反正就跟万岁爷不太一样。

是了,想起来了,万岁爷行三,大皇子幼年发了花子没养住,万岁爷上头还有位胞兄,在万岁爷御极那年远赴北地就藩,封武宁王。

哪怕身居后位,夏和易依旧对这位武宁王爷知之甚少,宫里的老人儿提到武宁王皆是讳莫如深,满脸的不可言不可说。

知了一层一层叫唤,配上墙外咋咋呼呼一群人声,吵得人脑瓜嗡嗡,夏和易听了一会儿,竟然是武宁王在路上纵马,踢翻了人家的摊子,被摊贩追至此处。

想来是没辙了,被逼得翻进公府的后宅里,头发里还插了片青翠的竹叶子。

堂堂王爷,如此不羁,如此……落魄,夏和易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再不羁的王爷,此刻显然也略觉尴尬,干巴巴清了清嗓子,倨傲道:“你是夏文康的女儿?”

这时候是认出来好还是认不出好?夏和易稍加斟酌,将心比心,如此丢人的场景,如果换做是她,一定是不想被认出来。于是江湖气息地一抱拳,学着话本册子里的句子,“我什么也没看见,好汉饶命。”

顺道发善心,指了指他头上的竹叶。

不羁的武宁王神态自若地摘下叶子,在个小丫头片子面前轮番丢人,实在是站不住了,同样江湖地一抱拳,“大恩不言谢,走了。”

武宁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快消失在院落的墙头上。

夏和易恍恍惚惚一琢磨,才想起,藩王近来陆陆续续入京,既为先帝爷祭酒,也为观礼帝后大婚。

在假山洞里的奇遇,她没打算好要不要跟家里说。

但是客人来了找不着她人的事儿,叫潘氏狠气了一回,要罚她立在墙根顶一夜水碗。

大嫂嫂和大姐姐一边儿出气替夏和易求情,求了好一程子,潘氏终于松了口,水碗是不用顶了,让夏和易改抄《内训》,还要元嬷嬷在一旁守着,抄不完不许睡觉。

不过谁不知道夫人不舍得真罚二姑娘呢,与其说元嬷嬷是看守,不如说是帮手。夏和易从小到大被罚抄书的经历数不胜数,时间长了,元嬷嬷临摹夏和易的字临得是是炉火纯青,

暮色一层层染上来,丫鬟掌了烛灯,夏和易和元嬷嬷一内一外坐在桌边,分着抄《内训》。

抄着抄着,一道青紫的炸雷直直劈下来,“轰隆隆”的声儿响彻大地,映得人脸色都发了白。

元嬷嬷上了年纪,不禁吓,“哎哟”一声叫起来,“这天儿,一时晴一时雨的,可真骇死个人了。”

边说边叫丫头去关窗。

夏和易没太在乎雷不雷的,光顾着靠着圈椅咬笔杆儿,“嬷嬷随母亲在外,见识多广,可曾听说过武宁王爷?”

元嬷嬷笔下一怔,复又低头埋下去,“二姑娘为何问起武宁王?”

分明是有什么的态度,夏和易好奇地探过身去,环住元嬷嬷的胳膊,脑袋亲热地搭上去,“嬷嬷,你实话告诉我,武宁王是不是和……那位,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