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卿卿不言(47)

作者: 若北南倾 阅读记录

不管是多大的事,都是如此。

如此便算是尘埃落定,毫无转圜了,陈知沅此时该想的已然不是如何劝说文乐长公主,而是该准备什么东西去清平郡。

若还要说什么此时郁结的,便是不舍,前去清平郡一年半载,便不能再见许多人,譬如陆谦,譬如苏照,譬如裴言。

且她不能再去佳代楼喝酒听曲儿,不能再去望东楼煮茶听书,她只能带着迟迟,孤零零地待在那个她并不熟悉的封地,她的确很想看雪,可是这样去看,她并不开心,也非她所愿。

但陈知沅没有违抗的余地,文乐长公主走后,她闷坐了小半天,然后默默开始收拾东西,心里烦闷到都无法分心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伤神,

迟迟看出她郁闷,问她是否要去向太后求情,陈知沅摇摇头,否掉了迟迟的念头。一年半载说长也不长,何必因此惹母亲不快,还惹太后烦心。再者此事母亲已经是与王君商量过的,板上钉钉,哪里是求了太后就能改变的。

她从前跟着先生念书的时候,那些拗口的文章看来有如天书,那时她也时常觉得日子难熬,但年复一年也就忍受住了。现下不必听圣贤文章,不必起早贪黑,只是远行,大抵也没那么不能忍受吧。

毕竟痛苦的不是满篇大论,只是不能见到时时刻刻都想见到的人。

竟是不能时时刻刻见到想见的人。

困惑

和风丽影,万里无云,在初冬时节难得的一个好天气,文乐长公主夫妇拜别太后王君回文乐郡后的第三日,清平郡城城主亲自带了人到临阳来接陈知沅。

这都是文乐长公主的安排,她早已修书,替陈知沅准备妥当,不得不说,文乐长公主多年事无巨细的名头的确不是白来的。却不知陈知沅在听闻清平郡城主到来之时,脑袋眩晕得更厉害,慈眉善目的老城主在陈知沅眼里,也变得面目可憎起来。

城主受着文乐长公主的叮嘱,进宫面见了王君,说是定会将陈知沅照顾周到,不让公主殿下半点儿不愉快。他的为人王君信得过,多日愁眉之后,这才放心不少。

有这样值得信任之人,还是先王福泽。先王在时,亲自挑选了德才兼备的臣子,来做清平郡的城主,为的是有朝一日陈知沅回到封邑,能有个好的帮衬。那时先王虽然做了这样的打算,但心里想的还是要将陈知沅留在身边,不管是嫁人还是生子,都不必说离开临阳城的话。

先王择的这位城主,出身市井,但才学过人,得了地方官员的举荐,在还没被叫做清平的康州做着掌管文书的小官。后来因他为人耿介,品德也远近闻名,先王赏识,在康州赐给陈知沅后,提拔他做了清平郡城主,到今为止,已经一十五年。

城主以低微之身,得了这样大的荣耀,便十分感恩,立志要将清平郡打理得繁荣昌盛,报效先王,也连带着对未曾见过的清平公主陈知沅生出莫名忠心。

而世事无常,先王没想到,陈知沅还没到嫁人的时候,就走到了他原本留下后路的这一步。

城主来后,陈知沅一早收到了风,收拾了三两件衣裳。因为要去清平郡待上些日子,必然不能在过年的时候赶回来,故而陈知沅要去宫里住几日,陪陪太后。

太后很是舍不得陈知沅,此事她一早晓得,但除了舍不得外孙女外,也没有法子,便更是连带着脸上的皱纹都很悲切。

陈知沅并没有住在宁康宫,而是在太后寝殿铺了张床,挨着太后的床榻,像幼时一样,祖孙亲近。

太后拉着陈知沅的手,讲了好几个晚上的旧事。太后是如何初遇先王的,又是怎样与先王相爱的,甚至是在先王做太子的时候嫁进东宫,生下两女一子,又做了王后,儿孙满堂,她都说给陈知沅听。

太后平日里虽也爱与陈知沅说这些事,可从未有这一次漫长详尽,听完太后的话,就仿佛已经看完了她的一生。

这絮絮的故事里,陈知沅知道,太后是在思念先王。

人老了,便会不住地思念,这是常情。

太后在先王去后便不爱说笑,头上也多了好些白发,是因为年老,也是因为死别后的想念。王君晨昏定省,每日都在想有什么法子让太后高兴些,可惜不大有用。

只是陈知沅还未如太后那样深刻地领会这样的情感,却不得不伏在太后膝上,听太后诉说。太后看似雍容华贵无上尊荣的背后,其实很是孤独,先王崩逝,说好与她白首偕老的人,早早地违背誓言,这样的悲苦哪怕是说与人听,也不见得旁人就能领会。

说起来,陈知沅虽生在容易滋生诡谲的王室,但眼见的却都是琴瑟和睦的恩爱夫妻,先王与太后,王君与王后,文乐长公主与永康侯,文寿长公主与抚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