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书生郎(175)

方俞打着戏谑腔调做定,也把还在兀自议论交谈的学生的精力聚集到讲台上:“想必诸位今日见到知县大人也颇为吃惊,竟没想到大人也是如此年轻。”

“既大家皆是年轻人,今日便说些不沾边幅的话来。其实夫子与知县大人是同一批乡试赶考的学生,当初在府城考试之时还同住一处,今日便浅谈几句当初乡试时夫子如何与大人结识。”

一改往日名士谈经论道讲学的乏味,方俞一通看似是废话的打趣倒是抓住了大家的思绪。

盛甲也笑道:“别的今日不能传授给你们,但论起赶考经验,本官还是很能多说上两句。当初也是带你们夫子避了不少坑害的,我们算是相辅相成,否则也不会在乡试之时一人解元,一人亚元。”

众人哗然。

两人一唱一和般讲述了昔时赶考的趣事儿,如何相遇相识又怎中举,挑挑拣拣的简单说了一些。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清一色的眸子神采奕奕,这不比听晦涩难消化的论题要有劲儿的多,且又还是第一次听这般讲学的。

昔时举子讲学皆是说考试题目是哪些,自己是如何解答的云云,随后便是千篇一律的鼓舞众人应当如何如何读书,可每年考题不一,就是把举子分享的论答题目给背诵下来下一回赶考也不一定能用的上,为此每回大试过后讲学大家都兴致缺缺,而此次讲学却大不一样。

乡试解元和亚元事无巨细的同大家分享的竟然是赶考路上的诸多事宜,有过乡试赶考经验的学生听得频频点头:“对对对,我也遇见过这般情形。”

“是了,当时我也被拉进客栈狠坑了一笔。”

“就是那家铺子,我也吃过,着实比其余铺子都要实惠不少,老板是实诚人!”

未曾有过赶考经验的学生见同窗这般反应更是听的入了迷:“竟还有这般多防不胜防的地方。”

“大人赶考实乃不易,没想到光有才华还不行,安全顺利抵达考场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若是要把赶考之事细细说完,那恐怕三天三夜喉咙冒烟了也说不尽。”

不知觉两人就说了一个半时辰去,眼算着时间也差不多了,方俞便往收尾去。

“夫子,再说说吧,尚且还未打铃!”

“是啊大人,便让学生们多长点见识,他日赶考也可做住了准备,路上也可少遇些坑害啊。”

一听这便要冲着结尾去,先前想来不想来听讲学的学生们反而都不乐意了,纷纷嚷着让在多说几句。

盛甲道:“便是知瀚德书院的学子求学若渴,本官远赴云城上任,没有别的东西馈赠于诸好学上进的学子们,特地与方夫子一同撰写了一本书稿,上头讲解了诸多赶考之事,同学们若是有兴趣的可一观。”

方俞适时抽出了一本蓝皮书:“书名乃《乡试赶考避雷指南》,可供乡试赶考做简单参考!不日在书茶斋上架,欢迎同学们观览。”

乔鹤枝见这熟悉的配方忍不住在台下噗嗤笑出了声,这下可不是把广而告之放到了书院里来。

第82章

方俞年初的时候又将书茶斋翻装了一回,先前铺子还是主以吃茶和果子为主的茶肆,改装以后便更偏向于书坊。

二楼增添了许多的书架,因着不是很正式售卖书籍的铺子,方俞也便没有上四书五经一类难啃的史书,若是真放这些书的话那便成和城里别地无异的书坊,他这是主要还是以盈利为主,为此书坊里都是一些可读性很强的杂谈,供娱乐的小书、戏文等。

男女老少皆可宜者,不单是把受众群体固定在读书人身上。

随着一载有余的发展,方俞已经招揽了四名书坊管理人,素日专门负责选稿、排版、刊物上架等一系事宜,时下铺子里火的不单是刊物,还有连载的戏文。

前来投稿的戏文多为男女情爱的题材,这是大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撰写者十日来交一次稿,管理人阅稿后去刊印,一月便更新两回,书房里有这些连载戏文的投票和留言簿子,管理人三月评选一回热度最高的戏文请说书先生前来说书,纸质变有声,戏楼子里也时常也有人过来看书,寻到热度最高的有时候还会买去排戏。

这一整套流程下来方俞也筹备了一年的时间,时下书茶斋才完整的走完两回流程,客人倒是也还吃这一套,眼下在放一波知县大人亲撰的新书,生意又可以冲一波了。

方俞打算等书房的销量上去以后,自己在用间小铺子雇人做拓印工作,如此更加节省成本也更方便一些。

翌日下午,方俞下课后同盛甲一道去书坊看新书的售卖情况如何。

“大哥你又不赶考,不妨将这本书让给小生吧,小生愿出两倍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