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气(344)

作者: 鸿蒙树 阅读记录

终于要来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小围范改革,基本上就是对乡镇的领导进行调整,现在乡镇工作差不多已经完成,王泽荣看来是要对县里动手了!

“老温,你先说一下。”王泽荣说道。

温和林把烟放在烟灰缸里,翻开打印出来的东西,看了看上面的内容说道:“这次改革的基本情况上次已经说过,现在就不重复了,主要是几个大部门的班子人员的敲定。目的就是要整合优化县级政府组织结构。”

停顿了一下,温和林接着说道:“上次谈到过,县农村办、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农机局、县烟叶办、县经管局、县蔬菜局进行整合,设立成县农业工作委员会,下设一个事业性质的农业综合服务局;将县文化局、县广播局、县体育局进行整合,设立成县文体广播局:将县人事局和县劳动局进行整合,设立成县人力资源保障局:将县城建投资办、县文物局整合到县建设局;将乡镇企业局和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整合到县经济局;将县外资外援办和县扶贫开发办整合成招商局;将县政府接待办整合到县政府办;统计局、审计局等等局的班子都要敲定人选……”

温和林一项项的把人事的情况列了出来,看着组织部搞出的这份名单,常委们基本上还是满意的,在许多的人事任命之上,王泽荣应该还是照顾了大家的面子,并没有独断专行,自己的一些提名也列在了上面。

观察着大家的表情,王泽荣对于大家的表现也很满意,那名单上的人他是一个个的用官气查看过的,这些人并不属于那种一边倒的人,大多还是属于干实事的人,特别是发现这些人的官气中有很大一部份是在朝向上与自己相近,这就说明了他们是支持自己工作的。王泽荣其实并不想太过专权,只要这些人听自己的招呼,不是那种彻底倒向其它人,他一般都不会反对。当然了,常委们提名的人里面还是有那么几个人的官气根本就不与自己的官气朝向相一致,对于那样的人,就算能力不错,王泽荣同样是不可能让他们出现在这份名单之上。

待温和林讲完,王泽荣说道:“农业综合服务局是在以前七个局整合而成,属于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局,这个局要承担的工作量非常大,由县农村办主任林贵生担任局长是看重他在农业工作上的能力;招商局局长仍然由杨友富同志担任,这同样工作踏实,给他配一个副局长是歌舞团的团长冯芳,该同志在对外交往上能力很强,足以胜任这工作……”

王泽荣一个个的点着说明这些人的工作情况,说得很是详细。本来就些应该是温和林来讲,但是,王泽荣亲自讲就更能够说明王泽荣的意思了。

由于人选中大多数都照顾到了常委们的利益,他们的提名人选也有一些通过,再加上王泽荣在大坊县的实力,大家很快就通过了这份任职名单。

在名单中,冯芳担任了招商局的副局长,她的丈夫楚凡军却成了文体广播局的一名科长,在级别上反到比冯芳还不如,这事在他们的家中理所当然的引发了一次主动权的更替。

看到各部门人员的名单顺利通过,王泽荣微笑道:“从今天的会议上可以看出,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都希望大坊县能够有一个飞速的发展,相信经过机构的改革之后,大坊县的发展会更快。这次把原来众多的机构压缩到三十个部门,虽然工作量会增大,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会使我们县的工作效率明显得到提高。在这里我要重申的一个内容就是,在岗上的人并不是铁饭碗,如果工作不努力,同样会进入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心的同志也不要担心,只要培训成绩优良,同样也会重新回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之上,我们就是要形成一个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

很快的,全县改革大会召开了,由各部门的新班子对所在部门进行了人员和机构的重新调整。

这是一次全县范围内的行动,非常奇怪的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反对,大家都看得非常明白,真正影响到了是那些当领导者的利益,一般人员只要工作能力强,积极肯干活的人并没有谁会被拿下。更有不少人对王泽荣的这项改革举手赞成,感到一个能者上的环境已经到来。

根据县里面的改革方案,对于工作能力强,工作认真的人,县里除了在提拨上有优先之外,福利待遇等方面更是有着比别人多的好处。

再说了,王泽荣的改革不减人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看到这次改革的确不象以前那样大肆减人时,大家的心中是安定的。

首先发现大坊改革取得成效的还是那些前来投资的人,以前到大坊县办个事都要不断进行请吃,吃了之后还不一定就能把事情办成,现在不用了,工作人员会非常耐心的为自己讲解该怎么办,甚至于还会帮着自己把表格进行填写、引导着自己去办事,这可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以前一个报告要跑许多部门,盖无数棵公章的情况也逐渐减少,现在许多事情都变得简便起来。

到大坊县来进行采访的记者不少,大坊县每天发生的变化都会通过他们传向各地,王泽荣提倡的这种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方案也引发了人们的议论,看惯了政府那种管理面孔的人们在看到大坊县的改革之后,全都感到了耳目一新。对于政府是什么样的角色的争论也因大坊县的改革而引发。

这些都不是王泽荣关心的,他现在最为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这次改革行动对全县的经济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的问题。

翻看着一个月之后财政局送来的报表,王泽荣向刘建问道:“按你们报表的显示,现在的大坊县已经不必要政府的扶贫款也能过日子了?”

刘建道:“认真说起来是从土地流转以来,大坊县各乡镇通过土地流转及发展各种产业的收入在不断增多,加上县里一些企业的投建,县财政收入已以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

“那些无法进行土地流转的地区是用企业的税收来补?”

“现在大坊县的矿业还是一个大头,房地产提供的收入也不小,如果下一步象汽车制造、农业示范园的开发、花卉养植业的发展、电站的建成等支柱产业的出现,大坊县的经济会更快。”

“那些都还有待时日,现在我们主要还是要在小投入上下功夫,从你这报表的情况来看,获利的大多还是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要在这个上面不断挖掘潜力才行。”

“现在天河与贯河的公路修建之后,由于交通的便利,物流上的收益也会有所增加,经济的发展肯定会在下个月显现出来。”

通过对财政情况的了解,王泽荣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大坊县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吃扶贫款的情况,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正文 第三百零一章 汽车城的建设

第三百零一章 汽车城的建设

县长毛孝礼最近真是忙得一塌胡涂,三家国内大型的汽车厂要到贯河市建分厂之事是一件大事,作为一名县长,他当然不可能不过问这事,再说了,大坊县的发展中,如果真的能够引入一家汽车企业,这对于大坊县的发济发展肯定会有很大的好处。

每天他都在与三家厂家进行谈判。

坐在王泽荣的办公室内,毛孝礼说道:“泽荣,这事有些奇怪,这三家企业明显都看好大坊县,也有意要在大坊县建厂,但迟迟都没有表态,他们更是派人到了天河去了解情况,也与天河进行了协商,估计也有到天河建厂的想法,你看这事怎么办?”他是着急了,嘴上都开始冒出了水泡。

王泽荣微笑道:“老毛,他们这是想用竞争的行为压价,目的是让我们做出让利行动。”由于有了底气,王泽荣并不象毛孝礼那样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