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些年的错过与没错过(146)

作者: 华砚刘 阅读记录

会后,招商局两位干部开车带着我们去看项目地块。项目地块离市区三十多公里,位于开庆市锦里镇,规划面积二千亩,地块毗邻着锦里镇的陶瓷基地,有专用道路直达高速公路路口,交通便利。项目地块一马平川,除了零散的几口鱼塘,其余都是杂草丛生的荒废用地。地块很理想,这个不用我们评价,颜总和我主要是来熟悉与了解地块的。

离开项目地块,我们又来到位于锦里镇街上的园区管委会。一位姓邓的主任接待了我们,他风趣地说:“招商局是媒人,接下来就由管委会与你们“成家”过日子了,既然是一家人,那么有什么事情,大家就一起商量着办。总而言之一句话:尽早尽快推动项目建设。”颜总表示,只要政府部门有支持力度和全力配合,我们完全有信心保证项目的建设进度。因为邓主任有会议,会谈时间不长,随后,颜总找邓主任要了一份项目地块的电子版红线图,以便我们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回到市区,已近下班时间了,颜总和我先找了一家宾馆登记住宿,接着直接赶去与招商局局长商定的吃饭地点。路上,颜总顺道去商场买了一箱洋酒,我问怎么买这么多酒?颜总说这哪够啊,以后的饭局多着呢。

到了饭店,我提议先点菜,颜总说不急,等人家来了再点菜,一是尊重人家身份,二是尊重人家口味,三是人数还不确定。我佩服颜总考虑问题周到,觉得自己历练还不够。

招商局来了六个人,菜品是局办主任安排的。席间,颜总一再向招商局局长敬酒,感谢他为项目前期做了大量工作。

局长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起到了一点上下联通的纽带作用。项目能真正落地,还归功于你们华老板的良苦用心和不懈努力。记得当时是省里的一位教授,应邀来我们市讲课,他在与市领导闲聊时,谈到了全省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建议我们市的招商工作,可以以承接产业转移为突破口,着力发展园区经济。随后市领导马上通知我到场,就这样通过教授的推荐,我与华老板取得了联系。

颜总往局长的碗里夹了一块鱼肉,插话说:“您看,这就是缘分嘛,难怪华老板一直都在念叨您。”

“是啊,后来华老板多次来这里,就如何建设专业性园区与市领导反复磋商,并且还热情邀请我们相关部门领导,前往石坛环保园区参观考察,从而进一步证明了你们的园区开发经验和运作实力。合作意向达成后,我陪华老板跑遍了全市各个乡镇选择项目地块,但是由于精细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对地块的选择一时难以把握,最后又邀请省里的那位教授前来评议和指导,才确定了目前的项目选址,整个过程比较漫长和艰辛。”

我知道招商局局长所说的那位教授应该就是颜总的姑父,但颜总不动声色,没有透露这层关系。他恭敬地听着,不时点头应声附和,不断对局长的劳神费心表示感谢。

颜总对局长说:“领导,实话向您汇报,我们在清新县也在同时开发建设,同类型的产业园区。我呢,根据华老板的工作安排,两边都要兼顾,平时这里的日常工作就由我们刘总负责。您是我们的牵线人,以后的工作还得仰仗您多关心和支持啊。”

局长看了我一眼说:“不要客气啦,项目开工建设了,招商局的工作才算完成。今天在座的既有局里的分管领导,还有部门负责人,项目前期工作需要找市里哪个部门协调配合的,你们尽管说,他们都会带着你们去找的,如果需要我亲自出面,也可以直接来找我。招商工作是市里的重点工作,谁都不敢马虎应付,何况这个项目还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在关注呢。”

我在敬酒时,记下了分管领导梁副局长的联系电话。我认为他是我开展对外工作时的重点联系对象。

吃完饭,我和颜总回到宾馆后,颜总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分项安排。他说:“我明天要去清新县与政府部门对接,然后去省城设计单位催问《项目可研报告书》的编写进度,顺便再到人才市场招聘工程师、招商经理、专职会计等几个重要岗位的人员,你这周就留在开庆市,除了办理营业执照和银行开户外,还要想想后续的工作计划,包括租用办公场所、招用勤杂人员、办理项目的前置批文等事项,有什么问题就随时给我电话,你看怎么样?”

我回答说:“行,我先根据手头资料整理出工作计划,不过办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银行开户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这些手续,恐怕在完成时间上有点困难(当时没有实行三证合一),因为涉及到名称核准、公司章程制定、还有股东打款出资和需要验资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