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些年的错过与没错过(169)

作者: 华砚刘 阅读记录

路上,我渐渐冷静下来,重新思考有什么办法,再循着“浦海”这条线索找下去?前面根据我的主见找到了燕子的行踪,说明我的分析思路是对的。我依然按照这样逻辑思维来推理,如果燕子真的去了浦海市工作的话,她应该不会随便放弃自己的专业特长,而去谋求新的职业岗位,极有可能还是会继续从事幼教工作。可是,拜托谁帮忙在浦海市打探她的消息呢?还有一个问题,她为什么选择去浦海市?因为我吗?最好想办法找到她,我要解开这个心结!

一0三

园区的项目招商进度超出了预期目标,剩下的地块根本不用担心招商了,地价在不断上调的同时,公司对入驻客户的筛选更加严格。这倒不是说华老板与颜总增强了多少社会责任感,在商言商,他们意思是这个时候就要体现“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意识了,即价高者得。做生意讲究因势利导,以时间和空间攫取利润,应该说这种经商思维无可非议。

问题在于,根据正常的商业规则,买进和卖出是动态的,周而复始,随之是资金流进流出需要不断循环,否则就相当于车辆缺少了润滑剂,无法行驶。华老板的做法异于常人:客户的钱款一旦进账就是“肉包子打狗”,连本带利全部划走。园区配套工程的建设资金咋办呢?你们自己想办法找米下锅,开展“内循环”!王工心急如焚,他说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的建设,目前只挖了两个坑就停工了,因为公司账上没钱支付工程款。我多次致电颜总,汇报园区配套工程的建设资金问题,颜总好像也有点无奈,没有给我明确答复。

园区的部分招商项目正在建设,客户不断催问公用配套工程是否能如期完工?他们担心到时会影响企业的正式投产,包括管委会邓主任介绍的客户和姜老板他们的项目。我同样焦急万分却无能为力,只有惴惴不安地等待着。

一天,匀福市的骆副局长通知我赶快过去一趟,说找到了非常理想的项目地块。到了匀福市招商局一见面,他就拉着我去了当地的一家循环经济产业园。

“这个园区规划面积是八千亩,市领导表态可以拿出一千五百亩做精细化工产业园,相当于是‘园中园’。你看,道路、水电都是现成的,地势也平坦,怎么样?”骆副局长站在路边,双手叉腰说。

“这个地块当然没得说,你原来怎么不带我到这里来看呢?”我问道。

“你们不是总说要找单独的空地吗?再说这个项目是市里早几年就规划了的,我哪有权力拆分地块呢,这都是因为姜老板入驻了你们那边的园区后,市领导又问了我相关情况,最后才拍板决定的。”

“骆局真是费心了啊,你把园区相关资料,包括地块图纸一并发给我,我回去后马上向颜总汇报,你等我消息。”

“那你就抓紧时间落实吧,下次最好把颜总一块请过来,我带他去与市领导直接面谈,趁热打铁,马上就干。”

回到公司,我将匀福市的园区资料转发给了颜总,并编发短信强调了匀福市领导的重视力度。颜总很快回了电话,他说地块的条件不错,但是还有两个问题需要与骆副局长直接交流一下,让我把骆副局长的电话号码发给他。呵呵,他俩接上头,我就省事了。

几天后,颜总来开庆公司了。我向他汇报了园区管委会的用地指标,申报进展还是比较缓慢,以及邓主任希望我们自己也要想办法,争取园区用地指标的情况,并建议他亲自出面与邓主任深入沟通一下。颜总同意去面见邓主任。

到了管委会邓主任办公室,我借口接电话,出去到办公室外面的楼道等候,以便他俩单独好好交流。大概过了十多分钟的样子,我听见里面吵了起来,邓主任声音有点大:“你们总是不断地催促项目的用地指标申报,那些已经有了指标的地块为什么迟迟不开工建设?”颜总在争论说:“怎么没有开工建设啊!你去工地看看,有些客户的项目都封顶了。”

“你都知道有的客户项目都封顶了啊,那你们污水集中处理厂,不是早就有用地指标了吗?开建了吗?”

“这些配套设施建设,总会有一个过程吧?再说,提早建完了,那些设备设施闲置在那里,不是增加了我们的财务成本吗?你也要考虑我们公司的自身利益吧。”

“你们的利益?!一心只想着收取客户的服务费,装进自己兜里再说。”

“你这样说就不对了,我们与你们是签署了正式协议的。”

“……”

耳听他俩吵得越来越凶,其他办公室的人在纷纷探头观望,我连忙进去劝和,顺势把颜总拉回了公司。我以为颜总会一如既往地到我办公室坐坐,哪知他一声不吭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砰”地一声关上了门。不一会儿,他好像在电话里又跟谁干上了,声音挺大,充满怒气,但听不清讲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