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年代留守儿童(24)

作者: 空山澜月 阅读记录

三人到达市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到达市里还不算完,得继续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去邓财生住的城中村。

真正在邓财生出租房里暂时安顿下来时,时间已经指向六点,几乎坐了一天车,把他们一行人累得够呛。

而这个时间点,永山屯苏家一家子正围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吃饭。

苏老太把煮好的肉汤端进来,给桌上的人一个个分过去,分到苏渺的时候她故意略过了。

苏渺:“……”看来苏老太还记着那两块钱的事,在回家路上掐人,回家后又安排她干那么多活都不够解恨。

不过不给分也好,苏老太亲自煮的汤,她一点都不想喝。

她曾想过劝苏婷和其他堂姐也别喝,但最后还是没说,肉在苏家是稀罕东西,想隔三差五吃上一回都难,她跑去跟人说让人别吃肉,别人不仅不会信,还会觉得她有毛病。

至于全家去医院检查有没有被传染就更别想了,简直天方夜谭。

吃完饭,今天没轮到苏渺刷完,她洗完自己的碗筷,又简单洗漱一番,趁着天色没暗回自己房间看今天买回来的两本杂志。

一本是《青春博览》,另一本是《恋恋微风》。

《青春博览》是本省出版社出版的面向中学生的读物,内容包罗万象,《恋恋微风》则多是言情小说,有短篇也有中长篇连载,这两本书都在对外征稿。

她曾经给这两个杂志投过稿,要不是有杂志社寄来的稿费当及时雨,她连逃离老家的车费都拿不出来。

苏渺直接翻到两本杂志的最后一页,把上面的投稿方式跟联系方式抄在一个小本子上。

杂志在村里镇子都少有,过不了几天,村里其他女孩知道她手上有故事书,肯定要来借去看,不是所有人都会自觉爱惜书本,所以还是单独抄下来比较保险。

苏婷知道苏渺买了两本书回来,一洗完碗就抱着课本跟作业跑过来找她:“四妹,等会儿我写完作业,可以看一下买的新书吗?”

苏渺道:“可以,我很快就能看完了。”

“还有刘二妞她们也想借去看看,我下午不小心说漏嘴了。”苏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苏渺不在意道:“没事,我们看完后再借给她们,不过每个人借一次要收一毛钱,不能转借。”

她怎么着也得把买书的钱挣回来吧。

苏婷愣了一下,没想到还能这样,随即点头:“行,我明天去跟她们说。”

得了苏渺肯定的答复,想到自己是自家人,不仅可以提前看还不要钱,苏婷今天写作业的速度飞快。

这年头娱乐方式太少,在城里或者一些富裕些的村子,可能很多家庭都买了电视、收音机、录音机之类的电子娱乐产品,但是在她们村,只有村支书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想看电影要等人下乡放映。

故事书就更少了,只有村小的阅览室里有一些,其中大多数还是作文书,课外书对这个年纪的孩子吸引力可不小。

苏渺看书的速度很快,苏婷还没写完作业,她就把两本杂志都看完了,看完后就把书放在旁边,让苏婷待会儿写完作业自己看。

离开房间,苏渺来到后院柴房,背上竹筐打开后门往后山走。

她在后山发现一个山坳里长了一片野生决明子,得趁着有空去摘一些回来。

明天早上起床就马上放出去晒一晒,日头好的话,大概晒个三天就能脱粒,过几天拆掉几件破得不能再穿的衣服缝一缝拼一拼,跟决明子一起用来做枕头。

去读初中说是学杂费全面,可是刚开学的时候,很多住宿用的东西都需要准备,大伯母比刘春香好些,像枕头、被子之类的生活用品,她肯定会给苏婷准备新的。

苏渺没人管,只能自己准备,她不想跟上辈子一样带自己现在用的枕头去,回家还想用就要再自己带回来,不带回家在家就没得用。

她一直在后山摘到天黑才回家,背篓装满决明子荚子,但荚子占地方大,晒干后决明子又会有点缩水,脱粒后不剩多少,明天还得继续去摘一背篓的荚子才够。

除了枕头,枕套、被子、毛巾、牙刷等等,她如果不想把家里的带去,这些都得自己准备。

不是苏渺喜新厌旧,而是家里的这一套确实用得太久,她的毛巾薄得稍稍一用力拧就能听到布料撕裂的声音,牙刷的刷毛都秃了。

而且都带去的话,她回家的时候不带回来在家就什么都没得用了。

算下来要准备的东西很多,苏渺写了一张清单,心里挣钱的想法越发迫切。

投稿这件事从投给杂志社、录用到邮寄稿费全程周期很长,没办法速成,况且她现在没有身份证,就算稿件被选中,杂志社汇款过来她想去取钱也要带着户口本或者身份证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