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579)

红旗公社人口多,耕种面积中等,整个公社一共有六万亩田地。

三分之一那就是两万亩。

长缨想了想,“这样吧,你们公社一共有五千人不到,就按照一人两亩地来种甘蔗,取个整来种一万亩地的,今年先种甘蔗,等公社的公账上攒了钱,明年再种其他果树,日子长远着呢,咱们慢慢来。”

别人说这话,几个年轻人肯定是要据理力争一番的。

但说这话的是长缨,那就不一样了。

“那听您的,到时候就种一万亩地的甘蔗,回头我们去找那个魏研究员去学习育苗。”

长缨笑着点头,“行,回头跟他多学点,他懂得多着呢。”

接着,长缨又是跟几个年轻人细细的规划,今年种甘蔗成功后,来年种什么。

公社里回头该怎么修路,偌大的公社,又该做什么畜牧副业生产。

她在基层工作时间长,这些门门道道全都懂,说起来头头是道又都切合本地情况,几个年轻人听得入神,都忘了做笔记。

长缨把自己罗列好的三年计划和五年计划留给他们,“这里是养育你们的土地,你们年轻有精力,多给家乡努力,先做出点成绩来,等回头去了县里工作,再脱产去读个书,不耽误你们的前程。”

想要马儿跑,还得喂给马儿草。

长缨倒不是画大饼,只是给他们安排了一条最稳当的路子。

不能总用人不给人考虑吧?

几个年轻人顿时激动不已,“傅主任您放心,我们肯定会做出成绩来的。”

长缨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好好努力。”

又去跟公社主任交代了几句,长缨去拜访了村里的老兵。

有好些个当年跟着红军去干革命的,最后回到家乡的就这么几个。

市里派车过来接她,还带着一些过年用的米面油。

“不用,家里都有。”

长缨让杨秘书放到屋里去,“咱们往后年年都有,这是给你们这些老战士的,人人都有。”

家里头就有一位老革命,长缨对这类曾经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人一贯尊重。

市里头财政再困难,却也是要给他们一些优待的。

杨秘书跟着送完了东西,感慨万千,“咱们这还是太穷了。”

“自古以来不都这样吗?咱们现在呀好多了。主席说过一句话‘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我这路线对了,知识越多越好,过个三五年就会变样的,你且等着瞧。”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啦

第242章 睡觉

杨秘书向来知道领导是个信心十足的人, 然而听到这话却还是有些奇怪,她到底哪来的信心。

要知道,西北不比沿海城市, 想要搞出口可真是太难了。

化肥能销往周边的地市,可是弄那么多浓缩甘蔗汁怎么个销售法?

总不能往苏联销售吧?

这个念头出现在脑海中时, 杨秘书看了眼驾驶座的人。

他的这位领导是个极为狂野的姑娘,在乡下待了两天也不觉得困乏,现在在这边飙车呢。

他都不敢开这么快。

“您该不会打算把这东西销往苏联吧?”

不会的不会的。

现在中美蜜月期, 领导不会不看上头的意思,在这边偷偷摸摸的跟苏联做生意。

怎么可能呢?

“猜到了呀,杨秘书你倒是越来越会猜我的心思了。”

杨秘书猛地抓紧座椅,他宁愿自己猜错了!

“出口苏联, 回头省里知道,只怕不乐意吧?”

“为什么这么觉得, 咱们光明正大的搞出口,有啥好不乐意的, 能挣来钱就是了。”

长缨觉得这个秘书脑袋还是有那么点迂,“不管怎么说,这个阵营里, 苏联都还是老大哥, 正常的贸易往来也没什么关系呀。”

西北地区,可以走火车运输到沿海再到香港, 发散到东南亚又或者美洲欧洲澳洲。

自然也可以直接再往西或者往北运输到苏联。

本来嘛,西北地区就被苏联半包围, 跟这边交易很正常。

“你也不想想, 甘蔗是热带亚热带的作物,东南亚那边能缺这个吗?咱们这东西除了卖到香港就是往日本, 再然后就是往欧洲美洲去,东南亚市场就甭想了。”

杨秘书反应过来,“可苏联那边也不富裕,还是卖到欧美去更合适,反正他们也爱吃甜的。”

“我的傻秘书,苏联这气候更喜欢高热量的甜食好吗?他们经济是不富裕,可以拿别的来换嘛,咱们金城要搞城市建设,需要把工业体系完全构建起来,缺的东西多着呢。”

既然跟苏联做贸易,长缨本来就没图钱。

弄到钱也得再买机器设备,倒不如直接从苏联那边换。

“回头啊,咱们这边得多种点高粱。”